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培养新员工是每个班组都会面临的课题之一。如何让员工快速成长起来,适应新的岗位工作要求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某港务公司装卸队门机装卸三班的“四化”培养方法。

管理背景:

一名徒工必须在门机司机岗位连续学习超过3个月以上,才可以取得 “门机操作证”考试资格,从取得“门机操作证”后,必须在3个月内具备胜任本岗所有作业的能力。“指挥手”从徒工到取得“指挥手操作证”考试资格,取得资格后1个月内,具备胜任本岗位所有作业能能力。这是公司对门机司机和操作手入门的一项基本要求。

问题及分析:

公司刚成立不久,熟练门机司机和指挥手相对较少,而徒工占班组员工的比例长期处于16%左右,前沿生产及需技术熟练的工人和徒工技能不娴熟的矛盾一直影响着生产效率。如何在前3个月里保证徒工在资格考试中一次通过,保证在拿到操作证后在规定时间里极速成长为一名熟练工,是班组员工学习成长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徒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门机司机和指挥手没有速成途径,只有通过尽可能通过科学的培训方法,尽量缩短徒工的学徒期限,以满足一线生产需求。

具体做法:

1、理论培训图文化。班组对新徒工的理论培训将纯文字(门机的构造、安全的相关要求、现场的行为规范等内容)制作成音像教材,让徒工更直观地了解门机的构造、运行原理,了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生产现场的作业流程等,将枯燥无味的理论变成了“动画”。让徒工在有了直观印像的基础上再进行理论学习培训。

2、实践操作名师化。班组韩师傅是一名技师,曾在该市门机操作比赛中获第三名的好成绩,他的操作技能暂时在班组还无人可替。理所当然也成了门机三班的“名师”,韩师傅自有一套独特的“四步十分”带徒经验,即“一分教二分看五分练二分谈”。韩师傅口头教的很少,一是只讲要领,要领讲完后,二是徒工看他实际操作,第三步是他让徒工自己练,他提倡让徒工在自己练习的过程中自己悟,第四步是徒工自己谈实际操作感悟,他再帮助答疑解惑。徒工满师后他也在作业中不断观察徒工作业情况,及时纠正徒工不良操作习惯。通过此方法培养的徒工,不走弯路,成长快。徒工的学习兴趣高,收获大。当韩师傅休息时,徒工如果想自己学习,班上其他师傅也会作临时师傅,对徒工进行传授相关知识。

3、理论实践交叉化。在徒工的前三个月的培训中,班组是采取的“理论+实践”的培训模式,理论课也分别有多位师傅进行讲解,每位师傅在讲解时,都会掺入自己对一些理论的理解,会及时分享自己在实际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当时是如何解决的。而徒工自己分享学习感悟和收获时,老师傅会帮他们在理论上找到根据,让徒工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往往通过理论再学习的徒工在实际操作时会进步更快。

4、新手上岗PK化。对于刚拿到操作证的新手,在工班任务的安排上,班组会先安排一些轻松的作业任务。例如:大驳船作业、海轮满舱作业等安全风险系数较小的作业。但要在3个月里完全适合一线生产,仅仅会作业这类简单的作业是不够的。所以,班组每月会有一次针对性的技能PK赛,所有在同一批次取得“操作证”的新手都会参加。对于PK的成绩是与新手的岗位绩效挂钩的,所以,新手会针对PK赛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班组通过这样的以赛促练,在新手能力培养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实施效果:

近两年来,门机装卸三班陆续培养新门机司机名14名,已超过目前班组在岗门机司机的总数,培养操作手4名,相当于操作手班组现在岗人数的80%。对公司的人力生产资源作了必要的补充,有效缓解了生产压力。

心得感悟:

新员工“四化”培养法的实施,有效解决了新司机的入职培训习惯的养成,对徒工和班组老师傅都有促动。老师傅为了能“显示”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艺,充分利用“微课堂”、“每日一课”、“每日一议”等平台,展示自己的非凡技艺。新员工也通过班组良好学习氛围的引导,主动请教、主动学习、让自己极速成长。公司也对徒工不满6个月提前满师,且能独立作业的有额外奖励,每提前一个月奖励800元,直至学徒6个月为止,有效提升徒工学技能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