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定都临安之后,游西湖是必不可少的节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天,他乘坐皇家游船逛断桥的时候,发现桥旁边有个小酒肆,环境挺不错,上岸后发现酒肆的屏风上被人填了一首沉迷买醉的诗,之后他查到这是一个太学生喝酒后的大作。

按说南宋偏安,知识分子该写点有豪气的诗给祖国壮壮阳,可赵构不在意,他把这首诗做了点改动,还给那个太学生一个官做做。

赵构跑到南方做了窝囊皇帝之后,很喜欢一只鹦鹉,因为这只鹦鹉很识时务,不仅会口呼“万岁”,还会在赵构吃饭的时候吩咐乐队奏乐给皇帝解闷,如果迟迟没有音乐响起,鹦鹉会打小报告说:

“卜娘子不敬万岁。”

这只鹦鹉曾经是徽宗的宠物,后来到南方因水土不服死了。鹦鹉死后,赵构很伤心,亲自为它撰写祭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宗赵构有两大护法,分别是黄潜善和汪伯彦,两人都是进士出身。

“靖康之变”的时候,黄潜善和汪伯彦、宗泽共同推举赵构做了皇帝。汪、黄两人是主和派,“靖康之变”前,河北各地方官员都出人出力抵抗金军,只有这两个人嗑着瓜子隔岸观火。1128年,两人分别被任命为左右宰相,高宗晃着脑袋说:

“有这两人,我还愁处理不好国事吗?”

高宗赵构是一个没啥志气的人,一度沉迷于音律。他以日薪一两黄金的工资请当时的著名艺术家黄震入宫给自己演奏。

黄震琴艺虽高,却不将之传给自己的儿子。赵构问他:、

“是不是你儿子天赋不够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震回答说:

“像您这么慷慨又喜欢音乐的皇帝,几朝几代才会有一个啊!”

赵构听着这话很满意,其实这话是在骂赵构不干啥正事儿。

赵构“洞达音律”,能“自制曲”,曾创作词牌“舞杨花”。
赵构在慈宁殿欣赏牡丹的时候,“椒房受册,三殿极欢”,喝得醉醺醺的,不仅让大臣们做了很多“不良好”的词,还让妃嫔们根据韵律,载歌载舞。

皇家画师画了一幅盛世牡丹图,赵构赞赏不已,词人吕本中立刻打蛇棍跟上:

“一枝国艳,两鬓东风。”

赵构乐得两个腮直晃,大大赏赐了吕本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年赵构曾是武功高手,喜欢骑射,是一条堂堂好汉,十五岁的时候被晋封为康王。靖康元年正月,金兵攻至开封城下,宋廷向金求和。金人要求以亲王、宰相为人质,钦宗命康王赵构前往金营,并被软禁了二十多天。

一次被邀展示箭功的时候,赵构竟连发数箭皆中靶心,金人因此怀疑赵构不是康王,将其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