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因贾鲁之战是世界史上一次重要的骑兵战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交战双方是:埃及苏丹忽都思率领的马木鲁克骑兵和其它一些穆斯林骑兵,总兵力约5万人,他们的对手是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麾下将领怯的不花率领的蒙古西征军,由蒙古骑兵和一些随从国组成,兵力约2万人,他们在艾因贾鲁平原展开决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背景

战争背景

1252年,怯的不花率领1.2人先行西征,当他们攻陷了大马士革后,一路杀到巴格达。当时伊斯兰王公们包括马穆鲁克在内,都在西方对抗十字军,因此1258年,蒙古就攻陷了孤城一座的巴格达,灭亡了阿巴斯帝国。至此,埃及马穆鲁克便成为当时西亚——非洲地区硕果仅存的伊斯兰政权。1256年,旭烈兀亲自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征波斯和阿拉伯。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去世,旭烈兀的哥哥忽必烈和阿不里哥为争夺汗位而发动内战,而旭烈兀率领十几万大军东归以助其兄忽必烈一臂之力,只留下部将怯的不花率领两万军队镇守大马士革。

战役前,埃及苏丹因为不清楚蒙古在大马士革留有多少军队而不敢轻举妄动。可是随着蒙古人洗劫了十字军的西顿后,蒙古人将自身兵力暴露,埃及苏丹见状下定决心与蒙古人展开决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役经过

战役经过

当艾因贾鲁战役开始时,蒙古人被伊斯兰军队引到了准备好的战场上。当蒙古人发现落入了圈套时,经过短暂的慌乱就恢复了秩序。怯不花当时就命令麾下的亚美尼亚铁甲骑兵为先锋,蒙古骑兵紧随其后向伊斯兰人薄弱的两翼发动进攻。冲锋的蒙古军队遭到来自前方和侧面遮天蔽日的弓箭齐射,损失惨重,但是蒙古士兵体现出高度的战术纪律,不顾伤亡向前冲击,迎着一波又一波的弓箭齐射冲了过来,伊斯兰阵营两翼的士兵看到蒙古骑兵舍生忘死,有些蒙古兵身中数箭依然狂呼向前,不禁胆战心惊。眨眼间蒙古军队就冲到跟前,亚美尼亚铁骑组成的前锋以楔形突进马木留克阵营两翼,而蒙古轻骑兵跟在后面飞快地放箭,重骑兵则拔出马刀左劈右砍。这使本来就缺乏信心的马木留克骑兵逐渐丧失斗志。拜巴尔统领的右翼还能勉强支撑,而左翼面对怯的不花亲率的蒙古骑兵,受到极大的压力,已经开始溃散。两翼士兵战斗意志的动摇象传染病一样扩散到中央,整个马木留克阵营都开始后退,局势危在旦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役转折

战役转折

埃及苏丹忽都思绝望地看着自己的大军已经接近崩溃。根据阿拉伯的史料记载,忽都思脸涨得通红,气急败坏地将头盔扔到地下,大呼“为了伊斯兰!”单人匹马冲进蒙古军阵中,挥舞着大马士革弯刀大力砍杀,所向披靡,至少有十几个蒙古兵丧生在他的刀下。忽都思孤注一掷的英雄主义行为唤起了马木留克骑兵的勇气,他们只犹豫了片刻,就狂呼着冲了上去,用弯刀同蒙古骑兵进行激烈搏斗。事实证明,马木留克军队先前的败退纯粹是怯战的心理在作怪,一旦他们恢复了自信心,立刻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蒙古轻骑兵实在不擅长于近距离格斗,和马木留克骑兵较量刀法时占不到任何便宜。

这一场混战从清晨打到下午,马木留克大军的人数优势渐渐发挥了作用,蒙古军队伤亡渐增,开始现出败象。怯的不花的随从劝他撤退,被他高傲地拒绝了。怯的不花亲率自己的卫队发动反冲锋,结果不幸身中数箭而亡。失去主帅的蒙古军队军心涣散,开始夺路而逃。马木留克骑兵追出十二公里,在一个叫贝珊的地方将蒙古残军团团围住。蒙古士兵全部下马,用盾牌组成环行防线,以强弓精准地射击敌人,给马木留克军队造成相当大的伤亡。蒙古士兵弓箭用尽以后,被马木留克骑兵冲破了盾牌防线,全部力战而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战影响

此战影响

怯的不花大军覆灭的消息传到大马士革,留守的蒙古将士马上逃之夭夭。没过几天忽都思就率领大军胜利开进大马士革。值得一提的是可怜的伊斯兰世界救星忽都思还没能享受几天胜利果实,就被他的得力干将拜巴尔暗杀,这样拜巴尔成为埃及马木留克王朝的新苏丹。

写在最后

写在最后

埃及苏丹在关键时刻击退了蒙古洪流,在两河流域毁于战火,在安达卢斯土崩瓦解时,保护了作为阿拉伯文化最后的中心埃及,使得蒙古的西征到此告一段落。此后,大量逃离西班牙和两河流域的学者和技术工匠涌入硕果仅存的埃及,埃及作为阿拉伯世界中心的地位就此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