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过贾樟柯电影的朋友们会发现,在他的电影中,始终离不开故乡山西这个元素。无论是作为故事发生地还是主人公的成长环境,故乡在电影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在《电影意志》这本书中,电影人王小鲁解释道:故乡往往是一种强制性的联系,一种被给予的身份和限定。故乡是我们内心深处的理想地,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意义的提供者和发源地。

对导演来说,电影中的故乡情节,就是他对故乡的回忆和展望,人回不去故乡,但是心一定还在牵挂故乡,那是一个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电影人王小鲁的《电影意志》这本书里,作者讲述了电影创作人的故乡情结,道明了故乡对电影创作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乡,既是一个人的内心安定所在,也是电影创作人的发源地。

故乡往往是一种强制性的联系,一种被给予的身份和限定。故乡是我们内心深处的理想地,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意义的提供者和发源地。

对导演来说,电影中的故乡情节,就是他对故乡的回忆和展望,人回不去故乡,但是心一定还在牵挂故乡,那是一个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在电影人王小鲁的《电影意志》这本书里,作者讲述了电影创作人的故乡情结,道明了故乡对电影创作的重要性。

故乡,既是一个人的内心安定所在,也是电影创作人的发源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2017年3月16日,由贾樟柯发起的平遥国际电影节正式启动。电影展览到第6个晚上时,贾樟柯站在以自己电影站台命名的露天电影院里,对着台下的1500多位观众说:"我带着电影流浪了20年,这是我第一次带着电影回故乡。‘’

那时距离拍摄《站台》,已经过去了17年。当年,贾樟柯的《站台》曾获得了第5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

这部电影讲述了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汾阳县文工团的一群年轻人在社会变革浪潮中‘’寻找"到‘’回归"的成长故事。

汾阳县,就是贾樟柯的故乡。他从这里走出去寻找梦想,梦成之后又回归了故里。《站台》确切的来说更是贾樟柯的一段个人成长回忆录,电影中展现了贾樟柯熟悉并且怀念的县城,处处充满着他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在国际大奖上获奖的电影《三峡好人》和《山河故人》的故事发生地都在汾阳,连电影的主角都说着一口标准的汾阳话。

贾樟柯的电影里,故乡山西是一个沉重的烙印,也是最明显的一个标志。

贾樟柯曾坦诚,回到故乡是一个慢下来的方法。年少时离开家乡,留给家乡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外漂泊的时候越来越感到深深的乡愁,离开故乡太远了。

电影就成了贾樟柯连接故乡最亲密的一种方式,在创作中无限的接近故乡,受益于故乡。

在贾樟柯的电影中,他特别记录着故乡的小人物。贾樟柯注视着这些小人物,就像是是与他多年之前在汾阳朝夕相处的人。

在贾樟柯的电影里,无论是故乡还是人物,他既没有刻意的美化,也没有故意制造噱头吸引观众。

贾樟柯曾说自己想回到真正的汾阳:"我不愿意神化、美化故乡,故乡也包括很多过去想逃离的、不能容忍的东西,他们仍然存在,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能够包容他们。因为我们有能力出走,也有能力回来,所以这些东西都不重要了。"

年少时拼命的想逃离故乡,成年后拍摄所有电影的语境都选择故乡,贾樟柯始终以不同的方式和故乡保持着一种亲密的联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止贾樟柯,张艺谋王小帅,姜文都在自己执导的电影中,插入了自己对故乡的回忆。

落叶归根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传统思想,由此产生的归乡情结,也一直伴随着无数的他乡游子。对于电影人而言,电影中的故乡就是对游子的心灵慰藉。

电影讲述的故事,而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电影意志》在剖析那些电影最后的意义时,本身也在传递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透过电影,我们可以打量到历史的纹路,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