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2月中旬,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三十五军军长、绥远省政府主席傅作义将军,为了配合湘北战役,吸引日军主力于西北战场,不顾塞上寒冬,主动请缨,亲率所部步骑兵3万余人,长途突袭,攻克了日军占领的战略要地包头市。经过数日激战,击毁日军汽车百辆,毙敌三百余人、联队长二名(小林一郎大佐和小原一明大佐)、伪军团长一名和歼灭伪蒙军一部的辉煌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0年三月中旬,傅作义趁着气候渐暖、大地冰消、黄河解冻,率部攻打五原。以第35军为主力攻击五原城,其余各部负责攻击外围据点之敌。经过一昼夜激战,五原被收复,击毙敌酋水川伊夫中将以下日伪官佐400余人,俘虏日军300余人,缴获大小炮20多门,汽车50余辆,此外还有大量日军物资。

日军水川伊夫中将在五原被击毙,这是五原大捷最大的亮点,同时也是五原之战最大的疑点。几十年来,围绕水川伊夫之死就纠缠不清,最令人想不到的是,有日本学者在80年代时曾曝出水川伊夫根本没有死,战争结束后他活着回到了日本,一直过着隐居生活,直到80年代时才孤寂死去。两种说法,都言之凿凿,但又都拿不出最直接的证据。水川伊夫之死成为了最大的谜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川伊夫之死,其证据和源头何处?最后“击毙”水川伊夫的是一个名为张汉三的绥远游击军连长,他亲自打死了水川伊夫并且缴获了他的信物。国内研究水川伊夫之死,最原始的证据便是张汉三的记录:

五原战役打响时,张汉三是远游击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一连连长,他们原本的驻地在高台梁子(达茂旗、中后旗、固阳县交界处,离五原县城约300里)。五原战役刚刚打响,团长乔占海畏敌如虎,早早率部投降了日军。张汉三见连长投降,不愿意与他沆瀣一气、做没有骨气的伪军,于是拉着队伍出走,借故从高粱台转移到五原县城东约五六十里的二驴子湾一带打游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21日下午,傅作义率领的晋绥军主力攻克五原县城,此时有一股日军匆匆忙忙窜出城来,狼狈逃窜到了离城20多里处的宴安和桥。张汉三等人早已经将桥炸毁,日军汽车无法通过木桥,于是只得将汽车丢弃,绕道走至四柜村一带。此时的乌加河结冰,日军侥幸地过了河,但是无法渡过水深的乌梁素海。日军试探了几次实在无法渡过乌梁素海,于是只得在四柜村对岸的义坑补隆停住。

义坑补隆村子的北面,就是张汉三的游击队驻地二驴子湾。日军在四柜村附近徘徊,很快就被当地村民发现。村民跑来告知张汉三,说从五原逃出来一群日军,约数十人,停留在义坑补隆,他们有骑毛驴的,有步行的,只有一个军官骑的是骆驼,并带有轻重机枪和步枪等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汉三听罢,当即派人装成日本警察队前去与这伙日军接头,日军也认为他们就是日军的警察队,于是便叫他们带路去安北县,并要求叫警察队队长前去见面。张汉三得知这个消息后,便伪装成警察队长去见日军。经过翻译告知,日军不能过桥,要经过长五壕绕过乌梁素海去安北县城(大佘太)。

日军为何想去安北县城?因为当时日伪军在安北县城有一支部队驻守,日军便是要去投靠。有个日军军官是短粗个子,长胡子,黑面皮、粗糙手,他骑在骆驼上边说边看地图。张汉三说:“走这条路不行,因为那里驻兵很多过不去。日本军官说:“那么,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汉三回答说:“最好坐划子过乌梁素海。”日军不让张汉三离开,张汉三说道:“我回去找划子来渡你们,我不回去怕我的部下误会而打枪,你们就在僻静地台圪台休息一下,等我回来接你们。”张汉三让日军去台圪台是有打算的,那个地方芦苇丛生,四面皆是水,进去的路是用芦苇垫起来的,里面住着几户人家。如果日军进入台圪台,他便立刻让游击队围住出口,日军就无法从里面出来,可以来一个瓮中捉鳖。

但是日军很狡猾,日军过去一看地形就说不行,仍要坚持绕过乌梁素海去安北。张汉三回到驻地之后,日军又派出两个伪军去找张汉三。此时张汉三去掉伪装,对来人说:“我们是游击队,你们想要从这里过去,必须缴械。于是便下了这两个人的枪,让他们回去告诉日军缴械投降。”这两个伪军走后,张汉三立刻集合众人商议如何歼灭这股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众人认为日军武器装备好,要避开日军的火力,于是决定利用眼前的一条干渠,把队伍埋伏在渠堰下,等敌人接近时,一齐放手榴弹袭击。所有人必须等候张汉三的命令,听到命令后才准投手榴弹,绝对不能乱投。不久后,日军渐渐走了过来,日军走到距离游击队的埋伏地点还有二百多米远的地方时,便不再前进停了下来,停了几分钟后,日军又开始往后退去。

日军显然察觉到了危险,正准备往后撤。张汉三下令所有人跃出干渠,奋勇追击,同时张汉三率领10多人绕到日军后面。张汉三绕过去的地方叫十份子,地处乌梁素海岸边,芦苇很多。游击队熟悉地形,很快就将日军包围在中间。一场激战随即展开,张汉三见过日本军官,于是就同一个枪法好的叫卜特老的战士,两人瞄准那个军官,一齐射击,一枪打中他的左臂,一枪从他的右脸皮擦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军官摇晃了一下没有跌倒,张汉三两人随即又一起打了两枪,这两枪都打中了鬼子军官的胸膛。鬼子军官当即从骆驼背上跌倒下来,死在当场。日军指挥官一死,鬼子当即惊慌失措,乱成一片。游击队趁机缩小包围圈,一点点逼近日军,并将正在准备抬日本军官的3个鬼子当时,截留下了鬼子军官的尸体。随后,他们又围攻日军机枪手,把鬼子机枪手打死后,残余鬼子才举手投降。

在此战中,日军有被打死的、有跳入乌梁素海淹死的,只逃脱了20多人。日军有不少人被俘虏,但是这些人顽固得很,死赖着不走,张汉三不得以将他们大部分打死,只生俘2人。打扫战场时,检查日军军官尸体,搜出个人图章一枚,得到他的手枪一支,战刀一把。根据他的图章,认出他是日军在五原的最高指挥官水川伊夫中将。

由于当时战斗紧张,水川伊夫及其被击毙的日军尸体被丢进芦苇荡里,没有空去一一处理。剩下的2名俘虏被押送到游击区司令部,那把锋利的战刀交给了第101师师长董其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张汉三对击毙水川伊夫中将的记录档案,经过对这一则档案分析,可以发现有5个疑点和漏洞是很难说清楚的:

一是窜出五原县城的这股日军到底有多少人?在被围困的情况下,还有20多人逃走,可见日军数量至少不会低于30—50人左右,张汉三的部队是游击队,虽然是一个连的编制,最大编制兵力为150人左右,在日军占据重武器的情况下,150名游击队是很难对付得了日军的,这显然是个问题。可能的情况是,日军逃出五原的也不是正规军,从张汉三假扮日军警察蒙骗鬼子的情况来看,这支日军很有可能也是一支人数不多的警察部队,战斗力自然不如正规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张汉三为何要主动暴露身份?在明知道对方是鬼子,为何在水川伊夫第二次派人前来交涉时,张汉三要暴露自己的身份是游击队?如果要伏击和麻痹鬼子,没有必要说己的真实身份,这反而会提前暴露自己,难道他不害怕日军得知真相后逃走吗?唯一的可能是日军只有渡河一条路可走,日军进退无路,告诉他们也无妨,若日军识相,乖乖投降还能免动干戈。但这也不可能,因为从被俘的日军死赖着不走来看,日军顽固异常,绝不可能乖乖投降缴械。

三是打死的人到底是谁?这是一个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从张汉三的回忆来看,水川伊夫长得短粗个子,长胡子,黑面皮、粗糙手,这种形象换成日军一个大佐、大队长、中队长都说得过去,毕竟长期在前线指挥作战,甚至直接参加战斗。但是水川伊夫据说是日本皇族,自小养尊处优,他在五原当最高指挥官其实当的是太平官,也就是来中国镀镀金,他绝不可能是个长期冲锋在前线,把手都磨起了老茧的人。一个执笔的指挥官,绝对不是这个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是逃走的20多人是什么人?逃走的20多个日本兵里,究竟有没有水川伊夫?如果水川伊夫没有死,那他一定在这些人中。在激战中,水川伊夫将图章和佩刀与手下更换,自己穿着士兵衣服突围。这是极有可能的,日军在逃出城时,大多骑马步行,唯独有一个军官骑着骆驼。在前有拦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水川伊夫为何不骑速度更快的马?而选择了速度相对慢,目标很大的骆驼骑?这明显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指挥官。

五是被抓住的两个俘虏供出了什么?以上所有的疑问其实都很好解答,因为他们最后还逮住了两个俘虏,所有的疑问只要一问这两个俘虏就明白了。但是这两个俘虏被送到游击队司令部后,便从此音讯全无,如同人间蒸发一般。董其武肯定是见过这两个俘虏的,而且他还得到了水川伊夫的指挥刀,但他也没有专门就这个事情发表相关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从记录的情况来看,这场战斗肯定是真实存在的。但他们打死的人有可能不是水川伊夫,水川在逃走的20个人里。当时为了振奋抗战士气,宣布水川伊夫被打死,这是为了宣传抗日的需要。因此董其武等人知道结果也不愿意说出,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天大的功劳。

另外一种可能也存在,那就是水川伊夫的确被打死在了现场,他是有可能是当场被打死,有可能是被俘虏时遭到张汉三等人的射杀。日军方面对水川之死讳莫如深,也是出于对士气影响的考量,因此雪藏了这一段事实。在抗战时期,日军就隐瞒了师团长酒井直次在浙江衢州被炸死的事实。至于有人指出水川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才死去,由于没有水川活着的照片,因此也无法证明他的生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川伊夫,这个谜一样的人物,至今围绕着他的谜团还未解开。但从张汉三的记录的原始档案来看,存在的这5个疑点和漏洞的确很难令人完全信服,这也是为何很多人认为中国方面虚构了水川伊夫被打死的事实。

参考文献:《正面战场·乌加河桥之战》、《五原大捷》、张汉三《击毙水川伊夫中将亲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