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一提到八路军,想必大家心中的第一印象便是“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这种雄赳赳气昂昂的威武风范。八路军的形象无论从抗战时期还是现如今的和平时代都是非常正能量的形象。想当初,八路军所到之地没有一处百姓不是夹道欢迎,在电影中更是有许多百姓为了帮八路军躲避敌人的追击把他们藏进自家的菜窖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自八路军治军严明、待人友好,从建军初,人民子弟兵就奉行一个原则:一切为了人民。尽管再苦再难,坚决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所以八路军才如此深得民心。

八路军初建之时困难重重,凭借严明的纪律,打造出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八路军建队的时候,条件十分严苛,听老人们常说“小米加步枪打飞机加大炮”如此简单的顺口溜完全可以展现出当初我国的军队在对战的时候是多么不容易。部队生活虽然艰辛但是纪律却异常严明,就如古人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心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只有严明的纪律才能塑造出如此高素质的军队。但是“天不遂人愿”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也会遇到许多无能为力的困难,比如说资金紧缺,这个时候便要仰仗支持他们的老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得好“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八路军秉承的也是这个原则,即便是需要老百姓的帮助他们也不会一味地索取,他们仅仅是临时借用,不管是一粒米还是一块钱他们都会给借予他们的人打欠条。在抗战时期八路军向老百姓借取420块大洋,如今债主的后代拿着欠条前来讨要,时隔72年之后,这笔账经过岁月的累积会烟消云散还是照本还息?

红军遭遇困难,百姓伸手相助,一张1975年的借条应运而生

在诗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面对如此纲纪铁律的部队,再向群众讨要完粮食之后并不会原封不动的归还,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归还时必定多上一倍还不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路军在湖南的时候经常打遭遇战,有一支队伍的储备粮食并不够支撑到补给点了,这个时候部队的连长来到一位叫周炎光的老人家中,借了一些米面,老人非常热情的给予他们并借给了他们420块大洋,并称坚决不收八路军的好处,但是八路的首长秉着不收百姓一针一线的原则,给周炎光先生打了一张欠条。

借条真假终现原委,贺龙元帅亲笔签名惹起众议

这张时隔79年的借条如今现世不仅让人感到惊奇。有不少人称这张借条是假的,是周老先生为了骗取钱财自己伪造的,而又有人称周老先生一生清贫绝对不会干如此丧尽天良的事情。是真是假,一验便知。周老先生将借条交予专家组手中,专家看着这张借条,纸张已经泛起了淡淡的黄色,上面的字体却依旧清晰无比,上面写着借款的数额以及借款人贺龙元帅的亲笔签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在这之后“我国最小的红军”向轩也亲自登门拜访,询问周老先生的一些事宜,通过比对,认为这张欠条确实是当年红军签下的欠条。此件事情被媒体曝光之后,影响范围甚广,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和个人收藏家都争相来到周炎光的家中,请求他将借条易主,并愿意补偿他高昂的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20块大洋放在当时的年代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但是周炎光老先生居然当年义不容辞的就将其捐献给了八路军,可见八路军在当时是多么受群众的爱戴。这张借条的历史意义展现在也侧面反映出了红军的抗战路线,方面有关历史学家进行考察。从目前经济学角度来讲,这420块大洋的价值早已不能用金钱所衡量了,但是为了秉承红军的意志,专家组初步预算将其转换成人民币5万元整。

结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贫苦之际,军民一心,造就了如今的新中国,这段历史应被我们铭记,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革命先辈所付出的鲜血。在面对79年的欠条之时,政府并没有推诿而是用于担当起当年为担起的责任,这一点便是国之大气。一个国家在对待名不经传的百姓时能展现出如此诚信,想必在国际合作中必然也能与其他国家“言必行,行必果”。

参考资料:

《毛主席诗词》

《七律·长征》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