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一家科技企业而言,技术和研发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最低代表性的行业标杆,华为始终十分重视自主技术研发,近十年投入研发费用总计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逐渐成型了初具规模的自主生态体系,包括HMS、麒麟芯片、鸿蒙操作系统、5G产品和技术方案,但美国政府却仍未放弃针对华为的种种技术限制。此前,据媒体报道称,美国正考虑拟定芯片出口条例,或将进一步限制全球所有使用美国技术的芯片供应商和的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芯片管制新规执行,将意味着华为的全部自主芯片无法量产,也将会对华为造成致命的打击。采取一些极端行为干扰华为的正常业务,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此前,美国曾采取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处处针对华为,包括在软件技术、硬件供应链环节,不断展开对华为的5G、手机和通信设备等业务的打压,中兴和华为经历过美国的科技霸凌。而即使失去美国科技巨头的芯片供应渠道,华为也通过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但如果美国采取进一步芯片管控措施,直接限制全球芯片厂商和华为的正常合作,那么由台积电生产的麒麟芯片也将因此无法进行,不得不说,这一次特朗普真的可能要下狠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一旦台积电无法继续和华为进行芯片业务合作,失去台积电的生产线后,华为的麒麟芯片是否只能停产危机呢?其实不然,具备芯片量产能力的企业有很多,并不是只有台积电能够胜任麒麟芯片的生产,另一家中国科技巨头同样具备芯片量产的能力,它就是中芯国际。和台积电相比,中芯国际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整体实力和台积电旗鼓相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芯国际目前已经能够实现14nm芯片的量产代工,在技术、资金和设备等方面也同样达到一流水准。如果台积电停止和华为的芯片合作,中芯国际也能够继续为华为生产麒麟芯片,不但能够完美解决华为的断芯危机,也能够促使华为无需看美国芯片巨头们的脸色,极大程度上摆脱对于美国芯片供应链的依赖,华为最大的难题迎刃而解,这难免令煞费苦心的特朗普也无计可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铁还需自身硬,芯片是全球科技行业的核心产业链,一款芯片从设计研发到流片量产,每一个环节都汇聚了大量的专利技术。华为和中芯国际都是最具代表性的科技企业,同时也承担着科技创新的重任,相信如果双方能够开展深度合作也将会是创造互赢互利、共同发展的局面,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