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美国对中兴实施了“掐喉式”制裁。介于芯片的断供,中兴在一夜之间陷入瘫痪。这起事件,敲响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警钟,同时也吹响了发展“中国芯”的集结号。时至今日,作为高科技产业,美国依旧在对“中国芯”实施封锁式打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就在前不久,路透社曝光了美国“外国直接产品规则”。据悉,此前美国层限制“包含美国技术比例”超过25%的技术或产品,来对某个国家和企业出口。这一比例在后期上调至10%,如今,“外国直接产品规则”的曝光,使得这一比例上调至最高限度。也就是说,即便是在欧洲的一条生产线,其中包含美国生产的螺丝刀,那么这种情况也将适用于“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即限制出口。而这一规则,针对的正是中国正在崛起的芯片半导体产业,以及华为!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面对华为的顽强抵抗,美国终于还是下了“死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2019年9月,余承东便表示:正在考虑对外出售麒麟。到了2020年1月,华为正式宣布,旗下海思芯片对外销售。其中,就包括了5G工业模组芯片。众所周知,中国是全球芯片进口规模最大的市场,没有之一。仅2018年一年,中国芯片进口规模就达到了3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1128亿元人民币。不可否认,华为宣布海思对外开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对芯片的需求。然而,这一次所曝光的“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将直接扼杀海思对外开放的打算。即便是“忠心”华为的台积电,在美国禁令一再升级后,也不得不采取断供的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台积电因为美国禁令的干涉,取消了对华为14nm芯片的代工;值得庆幸的是,中芯国际14nm工艺已经量产,华为与中芯国际无缝连接。在7nm工艺方面,中芯国际最新研发的N+1工艺,也绕开了ASML的EUV光刻机,其最先进工艺也已经达到7nm工艺的标准,预计2020年底量产。不过,在今年即将发布的5nm工艺上,如果美国真的采取“外国直接产品规则”,那么华为要真的“犯难”了。从中兴事件到现在,中国芯取得的成就,世界有目共睹。在美国的围堵下,中国芯真的太坎坷了。不过,我们庆幸,中国高科技产业仍旧有像华为那样坚持奋斗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