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225运输机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文:桌面战争兵棋|卖萌的砖头

在当前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中,中国凭借有力的防疫措施已经有效控制了“新冠”在中国的蔓延,但是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新冠”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是我国向外国求购口罩、防护服等抗疫物资,而现在已经变成了我国生产能力全开,向世界输出医疗器械、用品。运输这些紧要的医疗物资最快捷的方式就是空运,所以我国的机场一下就忙碌了起来,同时也能看到很多明星机型,其中就包括了由前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发的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安-22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225就像是安-124的放大版

“暴风雪”的坐骑

不管在什么领域,最顶尖的部分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对于运输机来说,最大的安-225就是被人所瞩目的焦点。安-225这款大到异常的运输机的起源还要联系到前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在上个世纪70年代,前苏联同美国的太空竞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回应美国的航天飞机,前苏联开始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和“能源”号运载的火箭的研发工作。当时前苏联国防部和航天工业部就面临了一个难题——如何将“暴风雪”从生产装配车间运送至发射场地。“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场36.4米,高16米,翼展24米,即便是进行拆解当时前苏联国内也没有可以运送“暴风雪”的运输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225最初的任务就是运送“暴风雪”航天飞机

想要实现“暴风雪”的空运无外乎两种方案:一是将航天飞机固定在机背上“驮”着运输,这一方案需要克服机背负重带来的不稳定性;二是将航天飞机拆解了放在货仓里运输,这一方案的难点则在于大容量机体结构的设计。无论是哪个方案,都需要有一型足够大的运输机才能够实现。1982年1月BM-T运输机机背负载试飞的成功使得第一种方案的可行性得到了证明,在同年年底全新的安-124首飞成功则为方案的实现提供了平台基础。很快前苏联就决定在安-124的基础上开始安-225的研发,项目的研制工作于1985年正式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225共有6台涡扇发动机

世界最大的运输机

由于有了安-124的基础,所以安-225的研发进行的非常顺利,1988年11月就完成了第一架样机的组装。从外观上来看安-225就是安-124的放大版,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安-225采用了双垂尾设计,并且在机翼下挂载了前所未有的6台发动机。双垂尾的设计有助于安-225避开背负“暴风雪”号飞行时在“暴风雪”号后方产生的乱流,而6台ZMKB Progress D-18涡扇发动机能够为安-225巨大的机身提供足够的动力。安-225长84米,高18.1米,翼展88.4米,额定载重能力250吨,一般认为其载重能力能够超过300吨。这里用美国最大的C-5运输机来做一个对比,C-5长度为75.5米,高19.8米,翼展67.9米,额定载重能力约118吨,从简单的数据对比就可以看出,安-225比C-5要大好几圈,载重能力也是C-5的两倍,安-225不愧其世界最大运输机的名号,同时它也是运输机领域124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背负“暴风雪”的安-225

除了通过“背负”的方式运载货物之外,安-225巨大的机内空间也设计有一个长43米,宽6.4米,高4.4米的货舱,这个货舱足以容纳16个标准集装箱,为了方便大型货物的进出,安-225采用机头向上打开的进货方式,并且在货舱内设置有起重机。另外在货舱上方还设置有一个可容纳60人的客舱,可见安-225的内部空间确实游刃有余。在很多方面安-225都展现出了它的与众不同,多达6个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使得安-225的外观具有极高的辨识度,而这6个发动机可以为安-225提供近1400千牛的推力,使得这个庞然大物在空中的速度能飞到850千米/小时。而为了承受如此重量飞机降落时的冲击,安-225起落架轮胎的数量也相当惊人,其鼻轮为2对共4个轮胎,腹轮则是2排7对共28个轮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225运输机

枯木逢春

在1989年5月13日,安-225顺利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从茹科夫斯基运送到约2000公里外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完成了安-225的设计使命。在一个月后,安-225又背负着“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亮相巴黎航展,安-225在这次的巴黎航展中可谓是一举成名,之后便成为了各大航展上的“流量明星”。不过好景不长,由于“暴风雪”航天飞机项目的被迫中止,失去本职工作的安-225瞬间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由于安-225对于机场条件要求较高,将其作为军用运输机会受到比较大的限制,而且其日常的维护成本也非常高,所以在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军方并不愿意接盘安-225,而囊中羞涩的乌克兰政府自然也只能选择将其封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225运输机

不过好在一代传奇并没有如此轻易凋零,1999年安东诺夫航空公司开始尝试将安-124投入民用运输市场,安-124凭借着强大的运输能力很快就在民用市场中获得成功。安-124的成功转型让安东诺夫航空公司意识到安-225在民用市场还大有可为,于是对封存的安-225进行升级和改造,在2001年被封存了7年之久的安-225又重返蓝天,并且在同年的巴黎航展上亮相,正式宣告安-225开始进军民用运输市场。凭借着安-225和安-124的强强联合,安东诺夫航空公司很快就在世界大型货物运输市场上占据了很大一块份额。在这次疫情中,安-225就多次现身我国为其他国家运输急需的抗疫物资,安-225一次性就可以运输1000万只防护口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完工的第二架安-225

结语

迄今为止,世界上能飞起来的安-225还独此一架,不过由于安-225在民用市场上展现出的商业价值,曾多次传出乌克兰要制造第二架安-225的传闻,但是凭借乌克兰当下的经济条件并考虑到安-225的制造难度,仅凭乌克兰估计难以实现这一雄心。在2016年甚至还一度传出安-225将落户中国的消息,不过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所谓的在中国建立生产线转并移所有技术、图纸都完全没有得到落实。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究竟能不能有第二架安-225还需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