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五城兵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与本文无关

清代的五城兵马司指挥是个啥职务?

“五城兵马司”,其实是五个衙门的合称(即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为负责京师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等事的衙门。按职责来说,相当于现在的京城的警察局和城市管理局。五城兵马指挥司,设指挥各一人,正六品。

这个职务是实职位置,权利不小。

为什么要提起本文中的魏省三?

位于洛阳孟津魏家坡,是一个具有360多年建村史的村庄。

为什么要提起魏家坡呐?

魏家坡历史上,出过一位清朝嘉庆年间的武举状元,此人名曰魏省三。

据魏氏后人记载:魏省三清嘉庆14年(1809年)赴京参加殿试,其气势磅礴的枪法、出神入化的招式、深得嘉庆皇帝赞许。文考时,嘉庆皇帝一改过去常规考法,出了一个谜,谜面是“雪埋幽径、雀入高空”打唐诗一句。魏省三胸有成竹第一个说出谜底 “一行白鹭(路)上青天”,龙颜大悦,钦点武状元,赐“秀拔艺林”匾额一块。封为御前卫士,正四品。

清朝武举三年举办一次,录取人数也有着严格的限制。考察武士们“内场”、“外场”能力,但内场常涉及到“文”。武者多是些糙汉子,很少有会文邹邹的“之乎者也”,所考策、论多不合格。

在当时,魏省三可谓是“文武双全”,凭着一个谜语,博得嘉庆“龙颜大悦”,从此平步青云。

魏省三为人忠厚正直,律己甚严。在担任御前卫士期间,显露了超凡的能力和才干,深得皇帝信赖, 嘉庆22年(1817),魏省三被皇帝委以重任,担任京城五城兵马司指挥一职,负责京城治安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武举考试老照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

京官在老家的私宅长得什么样?

黄河岸边的小村青年魏省三,经过一番拼搏,终于实现了人生价值,凭本事进阶成为“皇上”身边的人。

做了官员的魏省三,按照当时的习俗,也在老家修建了深宅大院,魏家本来就是家底殷实,属于乡间富豪,现在身为皇上钦点御前卫士,正四品,说啥也不能不积极关注家风建设。

魏家坡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魏氏子孙聚集而居的著名村落。能成为著名村落皆源于开村先族魏天禄的独具慧眼,选址符合中国风水理论。

魏氏古民居三面环沟,沟内河水环绕,地势东高西低,出入只有一条道路。形似砚台,文运极佳,官运亨通。南北两面高岭土坡,状如聚宝盆,聚财聚气更聚福。是不可多得的四旺(文运旺、官运旺、财运旺、人气旺)之地.有“东水西流,吃喝不愁”,“出村一条路,魏家代代富”, “形似大砚台,辈辈出秀才”之说。魏氏家族的几百年历史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魏氏古民居有三种宅院组成,一是房院式,二是窑院式,三是房窑结合式。房院有三进式房院和五进式房院组成。窑院有簸箕式、靠山式和天井式组成,现有三进式和五进式宅院十六处,窑院十二所,亭、堂、楼、廊五百六十七间,总占地面积四万六千二百平方米。

是豫西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宅院种类最全的清代建筑村落,有古代宅院博物馆之称,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家坡老街道图左是魏省三宅院大门,台阶两侧安置上马石

魏省三宅院位于北街南院东段。始建于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院深(长)80米,是卫坡古民居建造较早的五进宅院。大门外安放对称上马石,青石条铺台阶,拾四级步大门处,门外两侧安放扁鼓形石雕“门当”。门楣正上方悬挂“秀拔艺林”匾额

“一进”大门,门楣上方镶嵌“福禄寿”砖雕匾额。站丹墀,见二门门楣上方镶嵌“琴韵书声”砖雕匾额,进垂花门穿堂,谓“二进”,过穿堂后,见相对厦房,拾级五步上月台,经丹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寿、多福、多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禄寿对应的砖雕匾额是祝三多

进入客厅堂屋,客厅门楣上方,高悬“堂构联辉”匾额。客厅迎屏正上方木雕“桂馥兰馨”横匾,迎屏顶部绘制“太极图”。太极图东边书“万福临”,太极图西边书“福寿崇”。入客厅堂屋为“三进”,穿屏后门,下台阶见内宅大门,步入内宅为“四进”,见闺楼和堂楼。堂楼与闺楼之间院墙设有偏门,称九紫门,可互通左右宅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堂楼左侧栈道东,步下11个台阶进入一孔深5米,宽2.5米,高2.8米的青砖拱券“凉窑”,又称“消夏斋”。消夏斋冬暖夏凉。

顺堂楼左侧栈道进入裙院,谓之”五进“。裙院有堂屋,后临街,对厦、后大门。裙院属仆人居住之所。出后大门入魏家花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氏古民居,在建筑体系上保持了中国清代建筑一脉相承的传统风格。但难能可贵的是,在北方建筑雄伟高大、粗朴浑厚的基础上,又吸取了南方建筑小巧玲珑、清新秀丽,丹楹刻角的特色,集南、北方建筑艺术为一体,形成了自成一家的独特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依然是日升日落,朝阳黄昏,当春天以温暖的姿势覆盖着这座位于黄河岸边,邙山之中的小村落时,一切还是久远平静留下来的痕迹。

魏家坡,一座曾经风云显赫,也曾没落沉寂的古村,依山临河,黄土为基,风雨百年,略显沧桑。近几十年来,村外是当代风格的农村房屋,村内则是明清老宅子,自北邙通往洛阳的一条大道临村而过,若是外乡人打此路过,不是仔细打探,只恐怕还看不到这个村落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