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候,只要想改变,我们都可以迈出改变的步伐,成为了不起的自己。

为什么我们明明很想突破自己,内心却总有另一个声音在阻碍我们做出改变?

的确,转变是很难的,我们在转变的路上会遇到很多阻力,但这些阻力不是源于外界,而是来自我们的内心。因为人的内心有着与生俱来的防御机制,这种内心机制追求的是稳定可控,所以它会无意间排斥改变,常常使我们半途而废,陷入迷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有效开启行为改变呢?

步骤1:必须意识到,关于改变,每个人都有选择。

思考人生有没有选择是开启改变的前提。

你相信你的人生真的会陷入没有选择的绝境吗?如果你相信,那么你就失去了改变的可能。

想要开始改变,关键的一步就是意识到:我们一直都有选择。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认为自己没有选择,就会限制自己的思维,改变就更难发生了。

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改变或是不改变,都是我们为自己做出的选择。认识到这一点,便是有效开启改变的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步骤2:改变的本质是创造新经验

想要开启改变,就要创造新经验,用新的经验代替旧的经验。通过一些新行为,获得新的反馈,新的强化,然后让自己切身地体会到改变带来的好处。如此一来,期待中的好处才能变成经验的好处,那种切实体会的感受会让改变更好地发生。

期待的好处是想象中的好处,是抽象的,而经验中的好处是具体的。比如,我们去跑步,想象的好处就是:拥有苗条的身材。而睡懒觉,宅在家里打游戏的快感等就是经验中的好处。

在寻求改变的过程中,当这两种好处发生冲突时,潜意识会偏向于寻求经验的好处,因为这是切切实实在当下能够体会到的。无论是正面的行为,还是负面的行为,都是在生活中不断得到经验好处的强化而被保留下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步骤3:重新认识心理舒适区

很多人认为,心理舒适区就是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待久了,不愿意面对挑战。其实,也有一种心理舒适区是不舒适的,有一些人处在非常痛苦、艰难的环境中,但依然不愿意改变,因为他们熟悉了这种感觉。

另外,心理舒适区不仅仅指熟悉的环境,还意味着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故有方式。例如,有人遭遇挫折之后,想换个环境生活。有些人会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有些人则一成不变。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上都带着长长的过去,这些过去不在环境中,而在我们的大脑里。所以,走出熟悉的环境,并不意味着成功走出了舒适区,只有改变应对方式,才能真正走出心理舒适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步骤4:看清自己内心的恐惧。

没办法改变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我们没有看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恐惧。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凯根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套心理免疫系统,它会排斥我们采取新的行为方式,以此来维持心理结构的平衡和稳定。

想要做出有效的改变,我们必须先看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恐惧是什么,只有找到恐惧的来源,才能找到阻止行为改变的关键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