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书越多就越好吗?

其实不然

缺少了思考的阅读,会让孩子变成书呆子

一味填鸭式地让孩子去看各种各样的书,也只会消磨掉孩子阅读的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每当孩子看完书,我们去询问孩子看了些什么,孩子总会一脸纠结,说不出来自己到底看了什么

这种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孩子没有掌握到好的阅读方法

有效的阅读方法

能让孩子的收获成倍的提高

小露姐姐这里有一些阅读小技巧想要分享给大家!

一、阅读前的准备

阅读前的这个准备过程,是阅读里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可以快速、有效地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对自己有价值的书,也便于接下来的阅读。

1、阅读书名页

阅读一本书前,应先看看这本书的出版简介、作者介绍

这是很多人读书前所忽略的地方,阅读前面的信息,可以让我们先了解这本书的基本信息

然后看目录、序言,目录和序言能够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这本书的框架和大致内容

再看索引和注释,可以很好地把控这本书的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粗略阅读

如果一本书的内容太多,或者当你不确定要不要看这本书时,就需要用到“粗略阅读”了

可以挑选与书的主题内容相关的情节篇章和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读一读,也可以先读一读书的最后几页

粗略阅读可以省去阅读一些不必要的内容时间

二、实用的阅读方法

1、问题法

在读书时需要带着问题去读,自己想一些问题,再从阅读中找到答案

比如读《木偶奇遇记》,就可以边读边想:

小木偶匹诺曹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

后来是怎样解决的?

经过这些事情后,小木偶最后怎么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边读边想是锻炼孩子思考能力最有效的方法,能够让孩子的思考能力快速的成长起来

2、默读法

默读是语文学习中最经常用到、也是最重要的读书方法之一

默读,顾名思义,就是不能发出声音地读,只能用眼睛去看

要求较高的默读,是要做到边读边思考,而且默读的速度还要快,不能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

默读法比较适用于篇幅较长、内容浅显易懂的文章

3、动手法

(1)做批注

用一些相关的符号,在文章中做出标记,标注的可以是重点字词句、疑难困惑

也可以标注后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独到见解、体会或此时的感想

(2)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里可以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优美文段

也可以写下读完这一部分的感受、体会

甚至是自己对文章的改写、再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动脑法

边读边思考就是要把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看懂

读完一段就想一想,这一段的大意是什么,最后把大意连起来,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情感、理清文章等多种形式,逐步掌握分析、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式、达到以读促读、以读促写的境界

其实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它可以和所有的方法糅合在一起

因为阅读就是需要思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读书要把书读活”

三、阅读后

阅读就是要勤于思考,不只是在阅读时,当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要让自己有所得、有所获,就需要再思考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一篇文章的源头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好的文章只不过是被写作者加以修饰,变成了艺术品

而作者想展现、想表达的,是深藏在生活中大家看不到的东西

所以就需要读完后再细细品味,反复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我们开始阅读,就要开启“动脑模式”

读书千百年来之所以众人推崇,被赋予神圣的定义

就是在于思考、在于人类大脑的无限可能性

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会阅读,更要学会思考,要让我们的大脑“活起来”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