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沛老头

图:来自网络

连日来在平台上“大老执”的话题炙手可热,生活中除了大老执值得唠叨一番外,还有仁兄弟的话题也是经久不衰。想来也是,现如今大家都是有身份证的人,谁家没有几个充电器,谁能没几把仁兄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凡是正常的社会人,必定有人际间的交往,人与人相处久了感情达到一个程度,倘若男哥们在酒桌上喝到二八欧(盅)上有一人提出结拜之事,极有可能就会上演一场“义结金兰”的“桃园三结义”之戏。

我有一个在市场监管局工作的朋友,为人豪爽,好酒又好友,恰恰他又负责市场管理,结果呢,他结拜的仁兄弟到底有多少,在何时何地结拜的,他自己都说不清。

香炉腿

结拜有很多名称,有的叫义结金兰,有的叫桃园结义,大多的地方是叫拜把子、换帖,也有叫抈鞋底的。假若有人说与某某某换过帖、抈过鞋底,意思就是说与某某某是结拜兄弟。如仁兄弟之中有身份显赫之人,那肯定会让其它兄弟倍感荣光。

换帖,主要是报上自己的姓氏与辈分,防止差了辈,如有条件还要询问自家的长辈,与其他几人有没有过节和怨仇,如果有,那需要慎重对待结拜的事了。

结拜并非是男人的专利,女人也有结拜的,结拜的女性称之为“干姊妹”。结拜的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仪式可繁可简,可丰可俭,但必不可少的得有一个香炉腿,如果没有香炉腿,那拜不成仁兄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香炉腿”很可能会引发两个误会,一是很多人错以为香炉腿是焚香时用的香炉;二是把它当成一种酒,就是沛县的沛公酒(实际上那个商标是汉代饮酒的器具,叫爵,因有三条腿,被人们错认为是香炉,这个酒后来通称为香炉腿,这样的叫法显得沛县人好没文化)。

其实,结拜仪式上的“香炉腿”不是烧香的炉,更不是“香炉腿”的沛公酒,而是一个大活人!准确地说是结拜的见证人。

当交换生辰八字,按年龄排序后,仪式开始时,排行老大的首先要向“香炉腿”磕头,并简要说上几句客套话,如:我等今天结拜为异性兄弟,今后必定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有请您为见证。

“香炉腿”此时地位就如同拜师上的引荐人类似,“香炉腿”一般是结拜人员所熟悉的,做事稳重有一定威望年长的人。时有“冲动消费”型的结拜,时间匆促,找不到合适的“香炉腿”,有时也会临时抓上一个,甚至于仁老大的夫人也有当“香炉腿”的。

另外,结拜仪式完毕后,仁兄弟要共同带着礼品首先看望老大的父母,之后按顺序分别看望其它兄弟的父母。有的还要为仁兄弟的老小买双鞋,意思是老小的年纪轻,好多事情需要他来跑腿,所以鞋子也叫跑腿鞋。

无论古今,在利益面前很多人都会选择放弃友谊,哪怕是一母同胞兄弟都有要求断绝关系的,更何况是结拜的异姓兄弟。假如几位仁兄仁弟不和反目,大家都愿意断绝关系,选择散伙叫摔香炉,这时在所有人到场后,还必定需要当时结拜时的“香炉腿”再次见证绝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仪式叫散拜,与结拜基本相似,只是意义相反,想来现场的氛围也好不了哪去,散拜的仪式结束后,仁兄弟的关系随之解除,变为普通的朋友关系,曾经的兄弟关系成为了过往,有的散拜的兄弟甚至形同陌路之人,不免让人叹息。

棚里棚外

结拜兄弟除了平时的正常交往之外,其作用是在其中某人家中的丧事上表现最为突出,一大帮穿白孝服的兄弟,跪倒在地,白花花的一大片,送盘缠的时候,长长的队伍一大串,如此大的排场让人眼羡不已。

在说棚里棚外之前,先要说说什么是“孝圈”,后辈为逝者守灵的屋子就是“孝圈”,意思是说,孝子们将如同牲口一样在“孝圈”里为亲人尽孝,重孝子不可离开“孝圈”半步。

下面话入正题,要说道说道“棚里棚外”这档子事了,棚,是指办丧事时搭起来的灵棚,搭在“孝圈”外面,并与之相连,棚里是重孝子,是逝者的直系亲属为逝者守灵的地方,事主的仁兄弟与逝者的亲儿子是一样的“待遇”都必须在棚内守灵,但也有一些仁兄弟却在棚外跪棚,这不明明是厚此薄彼吗?其实不然,这里面是有讲究的。棚外是亲属关系相对远些的亲人跪拜和迎接吊唁人的位置。

棚外虽然是事主的仁兄弟,但与棚里“原始股”的仁兄弟有所区别,原因是第一帮仁兄弟结拜之后,可能会经人介绍陆续加入其中,这时加入的较第一帮仁兄弟的亲密度稍稍低那么一点。

当有的兄弟父母过世,棚外的孝服与棚内的是一样的,但“补仓”的仁兄弟不能参与棚内的守灵,而必须在棚外。这就是棚里棚外的区别,不过,一般人不太注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的压力增大,在仁兄弟亲人的丧事上,众仁兄弟从闻讯赶到到圆坟自始至终跟随的情形已不多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仁兄弟大多如同朋友关系一样,闻讯后即前去帮忙,烧纸、行礼、火化、送盘缠,参与下葬仪式。仁兄弟在“孝圈”守灵和在丧棚里跪棚的情形已经很难见到了,为此棚里棚外的说法也同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