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人应该是往前看的,代代如此。

02你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但你无权因为不同的意见而骂街。

《后浪》所表达的是一种去政治化、激励年轻人爱国的一篇热血情怀,

旨在激发年轻人热爱生活、热爱国家的斗志,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其中的很多段落令人热血沸腾,本来非常正能量的一篇演讲,

在B站受到了众多网友的怒怼。只因为何冰的这篇演讲稿里提到了这样几段话:

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

我曾在与该篇演讲稿相关的文章下看到过高赞的一条评论称:

这几句话恶心到了他。作为年轻一代,他们并不认为生在这个时代值得感到幸运和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被房贷车贷压到喘不过气来,他们的幸福指数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高。

作为七零后的我们,如果以过来人的视角去看待这篇演讲稿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反而会觉得这篇演讲稿的内容非常正能量,肯定了年轻人的价值,赞美了他们的理想和抱负,并没有感觉有丝毫恶意,我们以我们的价值观去衡量和定义他们的生存价值。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自以为是的定义,激怒了一部分年轻人。

他们经过横向比较,从内心来讲确实没有感到有多么的轻松和自由,但他们并未进行纵向的比较。

作为从艰难生活中走过来的我们,以我们既定的价值观去审视他们,但这并不是他们的标准,这只是我们价值观里的他们,而并非他们感知里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先站在年轻人视角来看这篇演讲稿所表达的意思。

可能很多中年人会认为这些叫苦的年轻人有些生在福中不知福,但是请不要忘记,他们生下来就不曾体验过苦难,他们出生在我们眼中富裕的时代,正如同我们生在上一辈子眼中认为富裕的时代,但在我们的感受中,我们所经历的时代并没有上一代人眼中那么好。而且,不可否认的是,虽然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但幸福指数却降低了。

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的这首诗引发广泛的共鸣。

这种共鸣的产生,无疑是这个时代最深的失落。

上一辈人总喜欢用忆苦思甜来教育下一代人,以此让下一代人珍惜眼前的生活,但对于年轻一代来讲,这些苦难并不属于他们,而且确实也不属于他们。

包括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一代人,经历苦难是被迫奈且无法躲避的,没有人愿意去为了苦难而去经历苦难。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相同的,子非海,只知海之浩瀚,焉知海之苦涩。

代表他们发声,代表他们去定义他们的感知本身就是一种自以为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同何冰演讲中的一句话: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于赞美和鼓励,而我们心里的鼓励,在他们的感知里,却无异于隔靴挠痒的无效姿势,更加提醒了令他们不爽的焦点。

本来是一篇激励斗志和爱国情感的演讲稿,谁也不曾想到引发众多年轻人的不满。

他们的不满,本来不应该对着何冰,也不应该对着这篇演讲稿,更不应该对着这个时代的,他们的不满,更应该对着的,是现代的扭曲的价值体系。

他们错了吗?没有错,他们确实被房子车子压弯了腰;

我们错了吗?也没有错,与我们相比,他们确实生活在一个非常幸运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时代是向前发展的,他们的追求是遇见更好的自己,是创造比现在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以我们过去的苦难生活做参照物的自我满足。

毕竟,人,是要向前看的,他们并没有错。

但他们错就错在将自己在生活中的不快,以网络暴力的方式发泄到何冰身上,进行谩骂和攻击。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追求,我常常在某一时刻生出一种感觉——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尽管我很努力地在追寻时代的变化,很努力地跟上时代的节奏。

这也是很多中年人共同的感受。

我们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三观的差异;

2、知识层面的不同;

3、生活理念的不同。

小时候,我们读书是为了报效祖国,而现在的孩子读书就是为了自己有个好前程。

我们以五讲四美助人为乐为荣,以自私自利损坏集体为耻,但现在的年轻人以精致利己主义为荣,以无钱无房无车为耻,这样的差异,是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作为上一代人,我可能并不赞成现代年轻人的价值观,但我不会因为他们表达这样的价值观而去谩骂他们。

他们价值观的形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时,我们会为年轻人过于物化的价值观而痛心,但我们决不会去围攻谩骂。

因为这是他们的时代,本该由他们来打造。

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我们的善意,即使你们并不接受,但请不要恶意攻击。

尤其何冰作为一个演员,他只不过是这篇演讲稿的艺术呈现者,他不应该遭受到网络暴力。

而网络暴力的泛滥,才是真正让人恶心的存在。

因为没有成本,因为无须担责,躲在电脑和手机后面的那张充满不屑又疲惫的脸,随时都能敲出几句捎带别人祖宗九代的恶言恶语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这篇演讲稿出自何冰之手,也只能说两代人之间出现了代沟,通篇都是对年轻人的赞美和向往,引起部分人不适的原因并不在于这篇稿件本身,即便它不能够代表年轻人的真正心声,但也不至于遭至谩骂。

年轻的身体,更容得下多元的文化。

但也许是高估了他们中的某些人,他们对于现状的不满,对于社会的抱怨,一股脑全倾倒在何冰身上。

这是可怕的现象,好在,大部分年轻人能听出好赖话,《后浪》只是为了激励年轻人去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没有照顾到所有人的情绪,但其真挚的感情是毋庸置疑的。

我很喜欢这篇演讲稿中的两段话: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你们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难道不是么?

我们曾经饿着肚子讨生活的时候,绝不比你们吃饱穿暖还房贷车贷更舒服。

我们理解了你们向前看的需求,我们为你们祝福,为你们加油,对你们赞美和鼓励,怎么就换来了你们的谩骂呢?

毕竟,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我们希望推着你们一往无前地前进。

元芳你怎么看?感谢各位的支持,欢迎各位看官留下自己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