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靠哭就能得到江山,那专业办白事哭灵的人大概个个都能成为帝王将相了。刘备建立江山靠的是自己过人的军事能力、用人能力和抗压能力

先来说说为什么刘备给人一种靠哭得江山的感觉。

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大多数人了解三国历史,靠的不是正史《三国志》,而是小说《三国演义》。古代小说,其实特别俗套,人物都是脸谱化的,多翻几本就发现,大同小异,各种人物都在套各自的“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备立的就是“仁君”人设,也就是说,那不是真正的刘备,而是老百姓心中仁君该有的样子。

仁君是什么样子?爱民如子,重视部下,从善如流,天下归心。说得直白点就是自己基本什么都不会,但一定会有无数仁人志士投奔,只要让文臣武将帮他打天下就行了。

当然了,仁君必须爱臣子百姓,所以臣子百姓也就爱戴他。故而,刘备看到百姓受苦要哭,看到臣子受累要哭,自己啥都不需要会,只要看着卧龙凤雏五虎将帮自己冲锋就行了。

于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刘备就成了一个靠着哭得江山的“窝囊废”。

事实真的如此吗?

当然不是!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刘备阵营中,最会打仗的不是别人,正是刘备自己!在起兵初期,刘备基本都是亲自带兵,只有必须分兵时,才由自己统领一军,关羽统领另一军。

而刘备自身的战绩其实也相当不错,只不过因为《三国演义》小说的“仁君”人设,把不少战功都“让”给了别人。其中最精彩的要数博望坡之战和定军山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小说中,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的主意,其实不然。

那是建安七年,荆州牧刘表派遣当时寄居荆州的刘备率军北伐。刘备领军打到临近许昌的叶县,遭遇曹军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的强力阻击,双方在博望坡对峙。

刘备诈败,烧毁自家营寨,让夏侯惇轻敌,与于禁一同贪功冒进,追到山林之中,遭遇刘备伏兵,几乎全军覆没。可惜最后李典率援军解围,夏侯惇成功退走。

此战,刘备虽然没有攻取许昌,却因让曹操头号爱将夏侯惇陷入困境,充分显示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另一个经典战役就是定军山之战。

看小说都会认为这是黄忠以逸待劳,一战斩杀曹军大将夏侯渊。实际上,此战是刘备亲自指挥。

当时,刘备与曹军对峙于定军山,刘备分兵十部夜袭曹军张郃部,夏侯渊分兵去救,刘备又派人放火,在夏侯渊救火时进行突袭,最终将其成功斩杀。

此战,黄忠只是表现勇猛而已,甚至夏侯渊都是死在乱军之中,并非黄忠亲自下手,这胜利完全得益于刘备的静心谋划。

以上两场战役,充分说明刘备的军事才能十分出众。我们不能因为他夷陵之战一场战败,就抹杀他之前的战绩。毕竟,在前期兵少的情况下,能多次击败曹操,是相当不容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军事才能,刘备的用人能力就更为人称道。

关羽、张飞,都是刘备从平民百姓中挖掘出来的,却都成为了名扬天下的“万人敌”。诸葛亮,纵然军事实力、智谋方面有些被小说神话,但其治国能力及对刘备的忠心,都可堪称千古楷模。

此外,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失利后曾放声痛哭,原因是刘备曾在临终前告诫他,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诸葛亮没有听刘备的金玉良言,以致街亭惨败,北伐功败垂成。刘备在临终之时,还能对人心有敏锐的洞察,真知灼见,让人惊叹。

最后,刘备能从一无所有,到成就一方霸业,最不可缺乏的,就是那种不服输的意志。我们常说,蟑螂是打不死的小强,这句话真的很有哲学意味。当你弱小之时,必须要“打不死”,只有依靠强大的抗压能力,永不服输,才能等到自己的春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备一生起起伏伏,靠平黄巾的战功得了个小官,却很快丢了。之后再次崛起,曾在徐州和平接收陶谦的基业,一下成为一方诸侯,却被吕布偷袭,弄得狼狈不堪。

接下来,刘备与曹操联合,除掉吕布,又和曹操闹掰,火速夺回徐州,紧接着遭遇最大危机,徐州丢失,关羽和自己的妻儿都被曹操掳走。

刘备还是坚持住了。他先后投身袁绍、刘表帐下,又在刘表死后被曹操追杀。可是刘备把这一切都忍下来了。他成功找到东吴这个盟友,终于在赤壁之战打败了强大的曹操,从此夺荆州、益州,建立一方霸业。

如果是一般人,经受一次失败或许还能坚持,两次三次之后必然崩溃了,而刘备能忍常人之不能忍,此乃真丈夫!综上,刘备就是凭借自己的军事能力、用人能力和抗压能力,

最终

建立了蜀汉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