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做的事情越多,完成的事情反而越少。”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好像很多事情要做,又不知道从何做起,东忙忙西搞搞,最后浑浑噩噩地度过了一个下午,什么也没做成。

别慌,你只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做事不够专注。

小时候我们就经常被告诫说“做事不要三心二意,不能捡了芝麻忘了西瓜……”长大了,却被一堆琐事弄得西瓜没捡到,最后连芝麻也弄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深度工作变成一种日常工作习惯,习惯成自然,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就像前文所说的那个浑浑噩噩的下午,假如你有固定的习惯,例如每天下午安排特定的时间或安静的场所来完成深度任务,这时候你只需要很少的意志力就能够启动深度工作。

自然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在写作《物种起源》的时候,就保持着这种规律、严格的深度工作习惯。

他每天早上7点准时起床,然后去散步。吃完早餐以后,8点到9点半在书房工作。之后的1个小时拆阅信件,从上午10点半到中午的这个时间段,又会回到书房工作。下午开始,他会按照固定路线,一边散步一边深入思考,直到想出答案才结束一天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想做到深度工作,我们就要培养习惯,确保在做每一次任务时都能保持高度的专注。

如何将将深度工作转变成习惯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四种工作模式。

一、禁欲模式

禁欲模式是指切断一切与外界的联系,完全将自己封闭起来专注工作。这种模式只适合自律的自由职业者,而不适合其他大多数人,尤其是在网络信息时代,完全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太可能。

二、双峰模式

双峰模式要求你把时间分成两块,一块儿用来专注完成高强度的工作,另一块儿则用来完成不那么重要的工作。比如,你可以按周划分,一周用4天时间来专心地完成高价值的工作,余下的时间做不那么重要的工作。这种模式适合普通上班族或有固定休息时间的教师、创业者。

三、节奏模式

节奏模式是指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固定做同一件事,形成节奏。比如说,每天早起一小时用来写作;每晚睡前半小时用来阅读等,这样有规律地进行深度工作,渐渐地这些行为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这种模式适合刚入门的新手。

四、记者模式

最后一种记者模式是比较难做到的,它需要通过刻意训练,让自己快速切换工作,并且随时都能够转入深度工作的状态。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想培养深度工作能力的新手,未经练习的转换反而会严重削弱你的意志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工作特点都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找到合适自己的模式,才能更有利于我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当然,一个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要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我们就要在生活中加一些特定的惯例和固定的行为模式,然后把深度工作内化成一种行为习惯,最后通过刻意练习来完成。

如果你现在还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下一步工作,那就先专注一件事,用深度工作的方法,让习惯成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时,努力工作,结束时,尽情放松。

当我们养成深度工作的习惯后,我们的深度思维能力和个人认知能力都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并且能够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成功也是自然而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