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封面新闻的记者深入调查了朱楼村大衣哥家门外的现状,发现朱楼村的人根据大衣哥的名人效应,发展了所谓的“大衣哥文化”(本文一小部分资料来源于封面新闻)。#大衣哥#

每天来大衣哥村里旅游的人络绎不绝,据朱之文的侄子说:“最近这两天,这不领导让咱们在这看着,以前都没有这种成团的旅客”,言外之意是现在有旅游团了。

五一前后,确实有好几个旅行团到大衣哥家门口参观,很多人都到他家门口堵着,甚至有人将手机伸到家门里面,导游称赞朱之文:“很务实的一个人,觉得大衣哥就是我们自己家的歌唱家”。

在封面新闻的采访中,也有游客对朱之文抱怨:“连个人都没看见,也太对不起人了吧”。

大衣哥在之前接受采访时说过那些拍视频的人都不是本村的。比如说这位“青宝”,就租住在朱楼村,时常直播村里的情况,时常发一些朱志文相关的短视频。

青宝曾拍过一个视频,他采访了一位妇女来向大衣哥要旅游费用,原因是不想要老公的钱,最后,青宝还对封面新闻的记者说:“做自媒体是要靠这个的(脑子)。”

但是即便如此,依旧有很多人围拍大衣哥,在他们心目中,大衣哥朱之文仿佛就是一个工具人。

名人效应是这利用名人来扩大影响的效应,朱楼村一些有商业头脑的人知道通过利用大衣哥的名人效应打开市场,带动整个朱楼村商业的发展,同时,在买产品的时候会附赠大衣哥的签名照,以此来发展电商行业,事实证明,此种方式确实行之有效。

该电商负责人称:“他(大衣哥)走了我们朱楼村就不发展了吗?我们就倒闭了吗?我们把这个(大衣哥)文化做起来之后,别人都来了,你看孔子没有了老子没有了,现在照样在旅游”。

随后他再次强调了所谓的“大衣哥文化”:不要单单把符号局限在大衣哥身上,这样大衣哥也会很累的。

朱楼村的村民还可以通过出租闲置的房屋赚钱,租给拍视频的外地自媒体人。每天来大衣哥家门口徘徊的人众多,村民们也发现了商机,可以通过贩卖小零食或者提供住宿获得一些额外的收入,也算是变相提高了村民们的经济水平。

对于大衣哥而言,他以自身带动全村经济的发展,众人想利用他发展“大衣哥文化”,以此获取利润,却从来没有人考虑过大衣哥的想法,有网友对此评价:“绝了,还有旅行团,这是什么人间真是黑色幽默”“超现实主义,魔幻”“一人养活全村人”“要是我可忍不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衣哥朱之文通过参加选秀节目一炮而红,之后又登上春晚,跟很多知名的歌唱家合作,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农民歌手,前段时间,大衣哥被“踹门”,让网友们知道了大衣哥的真实生活处境,明星也不全是风光无限的。

大衣哥走红后,朱楼村发展了旅游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楼村依靠大衣哥,发展了自媒体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外地的自媒体工作者,还有本村的村民,这些村民通过拍摄大衣哥一般一天能赚个三五块钱,好的时候能赚上十块八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楼村发展了带有大衣哥色彩的电商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电商“负责人”想先利用大衣哥发展他所谓的大衣哥文化,这样,即使未来有一天大衣哥搬离朱楼村,他也能凭借留下的“文化”继续发展电商事业,孔子孟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们留给人们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还是第一次听说有把大衣哥跟孔子老子相媲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衣哥在出名之后选择回到家乡,是他乡音难忘,故土难离,通过发展所谓的“大衣哥文化”来带动当地文化的发展,却没有考虑大衣哥朱之文本人的想法,还是应当在衡量各个方面之后,寻求合理的解决方式。

元芳你怎么看?感谢各位的支持,欢迎各位看官留下自己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