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时,最让人惊叹的便是玄武门之变。可这件事,其实也说来简单,就是兄弟之间的嫌隙问题。古代自古以来就有,立嫡立长的习俗。而在李家的排位中,先是李建成,中间是李世民,最后才是李元吉。所以,自李家将国家从隋代夺了过来之后,唐高宗李渊便立了李建成为太子。

当时,李建成害怕李世民因为功高而抢夺自己本来应得的皇位,而李世民则不服自己劳苦功高,却为他人作嫁衣。因此。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如同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一样。在你来我往之间,让兄弟情义也烟消云散。

之后,时机来到。当时外族入侵,再次需要出兵讨伐。李建成担心李世民拥兵自重,便向唐高宗请旨改为李元吉出征。而这也正是他们对付李世民的计谋,准备在三兄弟出兵饯行前杀死李世民。不料,李世民提前得知此事,早早去宫中埋伏好以后,也施计告诉了父亲,李建成私通后宫嫔妃一事。

果然,被私通的嫔妃向李建成发出消息。李建成与李元吉坐立不安,决定先进宫试探口风。可李世民早已在玄武门等待,一旦两人一出现,便痛下杀手,将这件事顺利了解。而此时,唐高宗对宫内发生的事情有所察觉,直到有人来报才得知来龙去脉。之后,听身边人细数,李世民的赫赫军功,深感他才是正宫人选。于是,李世民成为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

首先,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仍顾忌兄弟之间的最后一丝血亲,并不希望兄弟死于自己的刀下。因此,纵使已经知道兄长已经起了杀心,他私下依旧犹疑再三。可身边的谋士,借用古代皇帝舜的故事,点醒了他。告诉他,能够成为帝王,纵使心中胸怀天下还不够,还要有果断的决策。人们常称,舜当上君王之后,尽释前嫌,可在这之前的灾难。他没有躲过,又如何有之后的盛世。如同老话一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因此,世人常误会。李世民铁血手腕,不顾兄弟恩情,可他身边的谋士看的清楚。如果没有当时的决,玄武门之变将不会如此轻松的只是发生在宫围之间的战乱了,甚至还会延伸到平民百姓之家,而之后中间一旦出现任何差错,如今的历史中也不会有贞观之治的存在。

其次,对于强娶弟媳这件事。没有明确的证据,但猜测有很多种。一种说,李元吉的妻子杨氏貌美。所以,李世民才会不顾周围人的诟病而强行娶她。而如果这样的事情放在如今,免不了被人当做丑闻。但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对于这样的事情似乎没有明确的说明是一件坏事。所以,一个文化大背景下,人们做事只要符合他们所谓的道德,就不能被认定为是一件难堪的事。

另外,对于李世民的这件事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就是,李世民一族应当隶属于鲜卑族,而这个民族就有兄弟身亡可以娶其妻子的习俗。所以,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李世民的做法也不能说是错误的。

更何况,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在前朝后宫颇有势力,就算是为了安定前朝后宫,李世民刚刚登基为了安抚之用,这件事也会变成一种帝王手段,算不上道德败坏。

每个人总不会是如此完美的,纵使汉武帝如此盛名远播的人,在最后的时刻也变得疯癫,作出一些后悔之事。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其实历史上从未对他有过太多批评。都说,时势造英雄,他也是迫不得已一步步被推向了那个位置。之后诛杀兄弟,他也思虑再三犹疑不决,可见纵使兄弟将他逼到退无可退,他也不想走这一步。而强娶弟媳,自然也不会真如传言中如此荒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李世民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每一个历史阶段时,都会出现盛名的君主。从目前的眼光来看,这些君王不仅使得当时的朝代繁荣昌盛,也为历史留下了不少需要传承的东西。如同曾经的贞观之治一样,让唐太宗李世民名垂青史。可人无完人,李世明一生的污点恐怕就是玄武门之变后,他杀害弟弟,抢夺弟媳。

玄武门之变的来龙去脉

在我国的历史中,会出现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它们或是以人名命名,或是以地名来命名。但可以知道的是,这些历史事件都对历史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如果以此来说的话,其实每个朝代都算是多事之秋的状态。其中唐代似乎更为明显,这繁华之下,说不定也掩埋无数白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太子既然成为太子,便成为了众矢之的。不仅底下的朝臣观察着他的一言一行,来评判是否能成为一个合格君主,连旁边的兄弟们也在等待时机伺机而动以夺取位置。这就是一个帝王的家庭,对于权力来说,没有半点兄弟之间的温情。

这时,李建成自任太子之后,便脱下自己曾经征战的战袍,日日处于朝堂之上,为父亲分忧。可李世民,这个曾经与哥哥一直在战场征战的人,依旧处于战场上。其实,这也是常态。一个国家在建立之初,总会有一些旧主的势力蠢蠢欲动,而李世民的任务便是要肃清敌人,也因此积累下赫赫战功。可兄弟之间的矛盾,也就由此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强娶弟妻

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的名声实在不好。先是夺取兄弟性命,后又强娶弟媳。任是哪一件挑出来,都违背伦理,遭受诟病。可如果细细比较,这两件事都事出有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古明帝不会让这一丝小事成为牵绊

纵使外界对于李世民有过一些说法,可不能否认的是,他确实是一个千古明帝。

在对待臣子方面,他懂得知人善用,礼贤下士,甚至是在玄武门之变中有反叛之意的,他也一一收纳,放在适用的位置。在对待国家方面,他开拓疆土,声名远播,引来多国朝拜。可众人只知大唐盛世,殊不知这里大多有他的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芳你怎么看?感谢各位的支持,欢迎各位看官留下自己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