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春夏之交,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龙翔街道龙洞村一派繁忙的景象:层层叠叠的梯田里,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除草疏苗;果实累累的桑葚园里,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龙洞村位于中站区西北部太行山腹地,分麻地沟、白马门、龙洞村3个自然村,全村总户数172户,总人口706人,曾是省级贫困村。

2016年,龙洞村脱贫88户、358人;2017年,龙洞村脱贫4户、14人;2018年,龙洞村脱贫12户、29人;2019年年底,龙洞村脱贫2户、4人。目前,龙洞村无贫困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丽的龙洞村村景 焦作日报记者宋崇飞 摄

“花果山”上筑梦

4月24日,德鑫林果专业合作社的桑葚园里,总经理浮洪伟正在加紧安排即将到来的大事儿——桑葚园开园。“5月1日桑葚园计划开园,目前预约的客人很多,我们得抓紧把准备工作做好。”

德鑫林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以种植果桑、石榴、核桃等小杂果为主,采摘、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2017年被确定为产业扶贫基地。合作社按照产业扶贫“短、中、长”可持续发展思路,响应“百企帮百村”号召,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许闹今年53岁,住在白马门村,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贫困的日子,让她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两口子都没有啥技术,守着薄田勉强度日,20多岁的孩子找不到就业门路。

“贫困户的事儿,就是我们要下力气解决的事儿。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驻龙洞村第一书记许大斌始终把贫困户放在心上,切实帮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他多次来到许闹家里,帮他们分析现状,解决问题。了解到许闹的儿子有外出打工的意愿,许大斌帮忙联系劳务机构;了解到许闹的丈夫会做建筑工地的活,许大斌帮忙联系工地;从没出过大山的许闹,也被安排在德鑫林果专业合作社就业。一家三口都有了收入,许闹一家生活的底气更足了。闲下来时,她时常规划着以后的生活,想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家户户门口开满了鲜花 焦作日报记者宋崇飞

美丽乡村惹人醉

房屋依山而建,轻轻推窗即景。曾经制约经济发展的沟沟坎坎,如今成了美丽乡村的独有景色,村民赞不绝口,游人流连忘返。

今日的白马门村,成了龙翔街道的景点,十里八乡的村民,甚至大山外的城里人都喜欢来这里转转、看看。梨花开罢山楂花盛,月季花争奇斗艳,青白相间的砖瓦房里住着怎样的幸福人家呢?“村里的水网建好了,一天24小时不停水;村里的电网改造好了,新增4个变压器,解决了村民的用电难题;村里的太阳能路灯装上了,晚上出门再也不怕黑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建好了,锻炼身体不用走远……”一项项关乎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让村民心里甜蜜蜜,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绿树环绕,山花掩映,白墙青瓦之间,龙洞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此时的景色恰到好处,前进的步伐恰似一首歌,一年比一年丰盈、欢快、动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对散步的老夫妻路过村里的主题文化墙 焦作日报记者宋崇飞 摄

幸福账单似蜜甜

聚民心、办实事,龙洞村村容村貌、人居环境的改善,让每一位村民感受到了变化和幸福,他们心里都珍藏着一本幸福账单。64岁的何兰金是龙洞村的五保户,身患残疾,几乎没有劳动能力。他对脱贫攻坚的感受,比任何人都深刻。他算了一笔幸福账:村里产业扶贫分红、居民养老金、五保金、护理费、光伏太阳能项目分红等收入加一起每年上万元。

这几年,帮扶工作组为何兰金争取政策,开了按摩室。“今年俺准备把按摩师三级证升级到二级证,提高技术水平,更好地为大家服务。”何兰金说。按摩的收入虽然不多,但这份工作体现了劳动价值,让他的生活有奔头、有希望。

脱了贫、奔小康,龙洞村村民正大步走向幸福大道。说起这一系列变化,龙洞村村委会主任连启柏很提劲:“脱贫攻坚这几年,村里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了,村民的心更齐了。基层动力引领脱贫攻坚落地落实的信心被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的能力提升了。”

村民富了,村貌变了,人心齐了!听,这就是龙洞村脱贫路上的动听音符,这就是龙洞村脱贫路上的和谐之歌!

焦作日报记者梁智玲)

(原载于2020年5月11日《焦作日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