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围绕疫情的舆论战旷日持久,几乎从未中断。美国抛出的话题接二连三,中国隐瞒疫情、中国数据不透明、中国窃取美国疫苗研究成果等等不一而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的舆论进攻并非只有特朗普与蓬佩奥亲自表态一招,这背后有一个庞大的阵容,传统反华智库、反华议员、媒体齐上阵,同时美国积极施压盟友站队,非常有组织有体系。

美国霸权地位的一个有力支撑是舆论霸权。美国从来不缺乏表达自己的渠道,除了路透社、金融时报这等源自英国的老牌媒体,以及TikTok这等新兴的平台,全世界大多主流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都美国。

主张起诉中国的美国众议员班克斯、参议员柯顿、众议员克伦肖常态化在涉华话题上非常强硬。一些对华抱有偏见的议员从来没有因为中美关系好或者不好而被剥夺表达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诉中国或主张起诉中国的一些智库或组织,诸如英国智库亨利杰克逊学会、印度国际法学家委员会( ICJ)、全印律师协会(AIBA),大都在涉疆涉藏涉港问题上常态发声,有的甚至是从二战结束后就存在的、长期对华持敌视态度的机构。很大程度上,这些力量是美国或西方常用常新的意识形态对抗工具。不用美国示意,他们也会发表类似言论。

在持掌全球话语权的前提下,美国的舆论进攻模式通常是“官方定调——智库议员盟友填料——媒体扩散”。谎言说一百遍就是真理。这一套路过去屡试不爽。

而中国在舆论战方面发声的管道通常是两个。一个是中国媒体,中国媒体近来大力批判蓬佩奥等对华发起舆论进攻的美国政府高官。一个是中国外交部。中国外交部5月9日刊登题为“美国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涉华谎言与事实真相”的专题文章驳斥美国散播的每一条涉华言论。中国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中国外交官在天天玩发声、接受西方主流媒体采访所谈,几乎都是辟谣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难发现,面对美国发起的来势汹汹的舆论攻击,中国依旧采取防守,乃至最多采取回击的态势,中国的声音和主张仍然无法形成声势效应,在欧美,乃至港台民众中的影响力都不够。

一方面,中国的话语体系表达方式不符合西方的审美,一些外交官被认为是“战狼式表达”,就是这个原因。中国外交官的话语体系适合内地乃至大量海外华人,却不一定适合港台听众、不一定适合北美华人,也很难适合西方社会。如何说西方能听懂、愿意听的话,这很关键,需要中国持续改进。

另一方面,中国欠缺有影响力的发声管道、传播媒介。中国媒体作为传声筒,在西方庶几被污名为专制的代言人,且不论传播的内容是什么,“不可信”这一先入为主印象已经令传播效果大打折扣。而“李子柒”等正面案例,固然值得期许,却既数量太少,又无法参与这种严肃时政的口诛笔伐。为让人自发地认同中国,像美国一样培养“美式五毛”,这绝非一日之功。整体对外宣传的框架构建和完善,需要长久的、系统性的行动,更有赖于自身国力加强、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应该认识到,中美舆论战不会仅仅停留在疫情上,而舆论战亦不只是官方对战,要形成声势效应,离不开各方力量的配合支持,需要最大程度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二轨外交、民间外交需要激活,包括非官方媒体在内的传播力量都需要有话语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