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深圳师德模范胡红梅抄袭事件成为大家的谈资,作为一名副校长,在名利面前选择抄袭实属不应该,而且由此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在巨大的光环效应下,胡老师成名之后,抄袭习气非但不收敛,反而更嚣张,抄袭山东老师的习作,成为深圳名师,被抄袭者警告,自己还大言不惭,实属不应该,作为教师阶层,很多利欲熏心的所谓“名师”还是比较多的,因为有了名之后,各种利也随之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省市级教学能手是“磨”出来的

近期各中小学的赛教活动又开始进行了,受疫情影响,今年的赛教初复试比去年推迟一个多月,很多老师热衷于赛教,提升自己教学实力没有错,但是如果很多教研人员对有获奖潜力的教师进行反复磨课,最后获得省市级教学能手这种做法,实际也无可厚非,毕竟一个县或者一个市多出几个名师,也是学校及其各级教研机构的政绩。

但如果把这个证书错当成自己真的具有教学实力的敲门砖就不好了,自己拿证书是怎么拿的?应该是集体的力量吧!在学校上公开课的,大多数是要求进步的年青人,今后有可能捞到一官半职。与领导的关系也好,领导不让这样的老师上还让谁上公开课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优质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公开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般由教研组拿出一个初步方案,让上课的老师去备课,老师备课以后要上课,组内老师都要去听课,听课以后要针对这节课,进行评价。重点是这节课还存在什么问题,包括教学环节,老师的说话、板书等都要一点一点斟酌,然后还要试上,听课的老师也更多了,课后再评价,最后领导、老师都满意了,老师才能去上公开课。

在上课的过程中,上课老师也确实得到了锻炼,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也有的老师,可塑性较差,上过很多公开课也没有什么进步,那教学成绩也只能一般。但是也有的老师,上公开课是自己去打拼,不需要老师、领导更多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省级教学能手”成为各校疯抢对象?

具有“名师”证书的老师也是各大公立或者私立学校疯抢的对象,很多名师曾自我吹嘘,证书是硬指标,不服气你也拿一个,拿到了说它没用才证明你是看不上这证书,拿不到的话,就是酸葡萄心理,这是一位校长在培训会当中说的原话。

其实大多数老师都是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人,有些老师不想提干,也不热衷于评职称,人到中年,把所有的事情都看得很淡,学校安排公开课,这些老师也不愿意上,能推就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学成绩还是要靠脚踏实地的敬业型老师打造

这些老师年富力强,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愿意钻研教材,对孩子的管理也很严格,他们给孩子上的课,都是原生态的课,虽然不是花枝招展,却也是原汁原味,更接地气,更适合教学,因而这样的老师教学成绩很突出,是一些上公开课的老师无法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些名师,为何大家都想尽千方百计的办法去挖呢?其实也是广告效应,比如私立中学有这些名师之后,就可以给广大学生和家长说,我校的师资力量多么雄厚,这样可以招揽更多优质生源,但真正兢兢业业的老师才是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中坚力量,这些“秀儿”更吃香,也说明广告效应更好,对此大家怎么看?

元芳你怎么看?感谢各位的支持,欢迎各位看官留下自己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