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莫迪宣布20万亿卢比经济刺激计划,新冠大流行给印度上了一课

1、莫迪宣布20万亿卢比经济刺激计划,新冠大流行给印度上了一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时间5月12日,印度总理莫迪发布讲话宣布,印度将进入“封锁4.0”。

此外,莫迪还宣布,政府将推出20万亿卢比的一揽子计划,以帮助恢复该国经济,同时还将推出一系列新的改革,重点放在土地、劳动力、流动性以及法律框架上,推动印度自力更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一揽子计划价值20万亿卢比,相当于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10%。它将给社会各不同部门赋能。2020年的20万亿卢比一揽子计划将加快印度自力更生的进程。”

“该方案还将关注土地、劳动力、流动性和法律。它将迎合不同的行业,包括家庭手工业、中小企业、劳动者、中产阶级、工业等。”

莫迪还称,新冠病毒大流行给印度上了一课——(印度要)自力更生,因为这是前进的唯一道路。

《印度斯坦时报》称,这是莫迪自3月中旬以来发表的第4次全国性讲话。

根据印度卫生部官方网站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当地时间5月13日上午8时,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升至74281例,累计死亡病例为2415例。在过去24小时内,印度新增确诊病例3525例,新增死亡病例122例。目前,印度为全球确诊病例数第12多的国家。

2、印度经济的“清零式崩盘”

2、印度经济的“清零式崩盘”

著名金融数据公司IHSMarkit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4月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跌至5.4,为史上首次出现个位数,同时创出世界最低纪录。前值则为49.3,下跌幅度达到了88.4%,也是创纪录的跌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服务业PMI拖累,印度4月综合PMI从3月的50.6降至7.2。由此推算,印度4月GDP年化萎缩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GDP中服务业占比较高的印度,自在3月24日实施全面封锁以来,各种交通工具全部停运,导致印度民众只能呆在家中,而这一措施也导致了印度的失业人口不断的猛增。

根据印度经济监测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在3月份到4月份这个区间内,在3月份的时候,失业率仅为8.74%,而到了4月份的时候已经上涨到了23.52%,而失业人数也增加到了1.14亿人。等到5月3日再次发布数据的时候,印度的失业率已经上涨到了27.11%,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已经失业了

有很多人就奇怪,虽然全球多国都受疫情的影响出现经济下滑的情况,但是为何印度经济崩盘的这么快。

印度经济此前的数据可能被人为拔高了。莫迪政府执政的2013年至2018年期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年均达到了7%以上,这一成就被归功于“莫迪经济学”的成绩。在2015年的时候,莫迪政府对于GDP的核算方式进行的“修订”,此后印度的经济看似繁荣了。

而在泡沫被戳破的时候,印度的经济也就陷入了“清零式崩盘”,所谓的“莫迪经济学”也随之倒塌了。

3、印度向中国制造业发起挑战

3、印度向中国制造业发起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边,印度有意利用大流行疾病所造成的世界生产和贸易关系恶化的局面,扩大自己在全球供应链上的存在。

据彭博社报道,印度官方正在与大量美国企业的高管接洽,以寻求将在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迁往印度的可能。

据一位不愿署名的印度官员表示,印度政府在今年4月通过海外代表团联系了一千多家美国公司,向他们承诺印度将为这些公司提供撤离中国的补贴。这些企业涉及医疗设备、食品加工、纺织品与皮革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制造等多种行业。

印度媒体对此也做了大量转载,其中包括《经济时报》。从报道中可以看到,莫迪总理明确希望,借助于潜在的美国伙伴,来提高亚洲第三大经济体在全球生产链和供应链上的作用。

目前,在印度的GDP中,制造业所占比例约为15%。去年,印度总统莫迪提出了到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25%的目标。但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迫使印度封锁了主要城市,使得1.22亿人无法正常工作,这一目标的实现变得十分困难。

随着中国的土地成本及劳动力成本变得越来越高,印度发现了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机会。

印度出口商联合会总干事兼首席执行官阿贾伊萨哈伊表示:“印度是一个比越南或柬埔寨更大的市场。因此,对于希望将业务迁出中国的制造业公司来说,印度应该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暂时还不清楚,美国公司对印度企业迁移建议有何反应。俄罗斯国际关系大学专家叶卡捷琳娜·阿拉波娃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在争取投资方面,印度市场远不能和中国市场相竞争。

如果这些公司是为了生产后向第三国(先是向美国)首出口,那么它们可能从中国市场离开,去寻找更优惠的条件。但需要指出的是,印度的竞争力令人质疑。

虽然在信息技术、医疗方面,印度有着某些强大的竞争优势。

但是比如,在冶金领域,印度很难说有什么前景。

此外,对于轻工和食品工业领域的公司来说,转向是为了获得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中国正失去这方面的优势,虽然印度有这方面的优势,但是并不觉得它比越南更有竞争力。纺织和食品工业公司,更多的倾向去越南。

其实早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许多美国企业就已经开始在亚洲的企业寻找新的本土生产地点了。但是目前结果是,许多有外资参与的公司已将自己的生产转移到东南亚地区了,其中包括越南、柬埔寨和泰国。

对此,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兰德公司在一则研究报告中表示:“就取代中国巨大的制造能力而言,印度和越南只能被看作是一个粗糙的搭配。但这两个国家至少能取代中国一部分的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