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老听大人们说,“四月奇葩烂渣渣”,每每想到这句,心里就隐隐觉得可惜。因为尽管我们这地方枇杷不少,却都是别人家的。那时候真是羡慕邻家姐姐家的后院,有枇杷,有桑葚,有葡萄…都是带果子的。每到四月左右,枇杷就熟了,黄灿灿的挂在枝头,可把村里的小孩儿馋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象中,我家好像没有枇杷树,也没有桑树,葡萄酸不溜秋小不拉几的,几棵不起眼的毛桃,根本上不了台面,而且都是在夏末果子才能成熟。所以呀,真是羡慕那些早早就有果子吃的孩子。

“四月枇杷烂渣渣”是农民的俗语,意思是过了四月,这枇杷就要过季了。由于家里没有枇杷树(后来种上了,只是太小还结不了果),我一直觉得枇杷是很高档的水果,不是我们平民老百姓能随便吃得起的。长大了离了家,在几千里外的北方,见到的枇杷就更少了。都是超市里的大枇杷,披着贵族的黄袍大衣,满身的贵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在老家歇着,正好赶上四月奇葩季。满城的枇杷树,私人院落,街边小道,哪儿哪儿都是枇杷树的身影。才意识到,原来枇杷是产于我们这边的水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些日子,我爸弄了一堆小枇杷回来,别人家里种的那种,个头不大,酸酸甜甜的,嗯,就是这个味儿。虽然不及大枇杷那样好看,也没有人家那么甜,但,这才是枇杷的味道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历四月,又到枇杷季。终于,我在枇杷还没烂掉的时候吃上了。不禁想起,前年在莆田遇到的那个老师父,也是在四月,她邀请我去她的寺庙摘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