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贫穷会限制我的想象力吗?

“不能”。

贫穷会限制我的行(购)动(买)力(力),但从来无法限制我的想(计)象(算)力(力)。

让我们大开脑洞,来科学地计算一下:清代首富“胡雪岩”较之“马爸爸”,谁更有钱?

如果胡雪岩登上“胡润百富榜”,能排第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搞清楚两位大佬分别有多少钱。

一:胡雪岩有多少钱?

清代有一本叫《异辞录》的书,其中有一段话记载了胡雪岩破产时盘点家产并遣散姬妾的情景。

我们来看:

异辞录》:
光墉有银号一、典二十有九、田地万亩,其他财货称是。上海、杭州各营大宅,其杭宅尤为富丽,皆规禁篽,仿西法,屡毁屡造,中蓄姬妾辈十余人。先一日,光墉由沪而杭,尽呼之集一堂。自私室出,立即下键,各予以五百金遣去,不得归取物,有怀挟者任之。光墉选艳,惟爱幼孀,以为淫佚恣意之便。本无一人崇尚名节,故一鬨而散,毋稍留恋。”

此处“胡光墉”指的就是“胡雪岩”。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破产了,胡雪岩仍有“银号一、典二十有九、田地万亩,其他财货称是。上海、杭州各营大宅,其杭宅尤为富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顶商人胡雪岩。

胡雪岩的财富帝国由钱庄、田地、药房、房产等组成。鼎盛时期,他在全国范围内光商号就有三十多家,妻妾也有近二十人。但这仅仅是可以放在台面上讲的公开的资产……

这些“阳光下”的资产再加他手上无法公开的2000万两白银,总资产约莫在3000万两白银

二:胡雪岩的钱折算至现代货币是多少钱?

现在我们已经明白胡雪岩的总资产大约在3000万两白银。

如果要跟“马爸爸”比有钱,我们需要将白银换算成现代货币。

3000万两白银,约等于多少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治帝。

这个问题得先搞清楚胡雪岩生活的年代。同样的1两银子,在清朝的不同时期,购买力差别巨大

比如乾隆时期,清政府一年的总税收大约是7000万两。而到了光绪前期,税收已经突破1亿两白银,光绪后期,税收竟然突破2亿大关……

也就是说——银两贬值了。

回头再看胡雪岩所生活的年代。胡雪岩的鼎盛时期从同治年间一直延续至光绪初。他的黄马褂和二品红色顶戴就是在光绪七年(1881年)被授予的。此后在1882年情况急转直下。

据美国驻清朝领事记录,1880年时1两银子可以兑换1.12美元。
那么30000000两X1.12美元=33600000美元。
按照最近的汇率,1美元≈7.0947元。
33600000美元≈238381920元。
答案出来了,2.38亿

可能你会很吃惊,根本不多嘛!

确实不多。

其实用货币换货币,存在贬增值问题,不能代表购买力。所以这个结果不足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如果用一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来作比较,就显得更有说服力了。

所以我们再试着用光绪年间的基础物资粮食价格进行计算。

在一份清代的实录档案中,记载了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大同府的粮价。

《清实录》:
“山西巡抚彰宝奏、大同府属大有仓。并浑源州仓。实存黑豆二万二百五十九石。经前抚臣奏准。每石变价一两四钱六分。

以黑豆、高粱、玉米三种粮食作为基价来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1两4钱6分。而清朝时期的“一石”相当于现在的156.45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56.45斤/1.46两≈107.16斤。

也就是说“1两银子可以买到107.16斤粮食”。

以现在的粮价4元1斤来计算:

107.16斤X4元=428.63元。

也就是说“1两银子可以值428.63元”。

再计算胡雪岩的3000万两资产:

30000000两X428.63元=12858900000元

现在已经有答案了,胡雪岩资产=128亿

三:马爸爸有多少钱?

马爸爸有多少钱?这个问题就很容易回答了。我们来看2019年的“胡润百富榜”(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胡润百富榜,榜首为马爸爸家族。

很清晰的答案,榜首马爸爸资产=2750亿

四:两者PK一下?

马爸爸(2750亿) PK 胡雪岩(128亿),孰胜孰负,答案十分明了了吧?

顺便说一下,如果胡雪岩参加“胡润百富榜”评选,将会以128亿的成绩排在第309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清扬马爸爸。

西奇妹说:

答案是否出乎你的意料呢?

其实这个PK也不能光看数据,因为胡雪岩拥有的是“实业”,是具体物资,而马爸爸拥有的多数是“虚拟估值”。所以这样的计算方式对胡雪岩来说并不太“友好”

不过无论是谁,能有扛起一个时代的责任感就是最棒的人!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给西奇妹,发表你的想法。

-------------------------------------------------------

作者:西奇妹

参考文献:

刘体智:《异辞录》、

佚名(清代历朝的官修编年体史料汇编,无具体作者):《清实录》。

本文由西奇博物馆原创发布。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本文配图除特别注明,均来自于网络搜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