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大家谈》第5期:分享嘉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德祥,1953年生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文秘专业。

年青时就酷爱文学创作,并发表过很多文学作品,而且涉猎颇广,对中国画、西洋画、文学创作、美学方面理论研究均有一定造诣,尤其书法及绘画功底扎实,能够表现多种语境与题材。受过书协秘书长及欧阳中石老师指教。绘画受过大写意画家陈硕石,刘冠廷及孙菊生和山水画家周元亮等多位大师的指教。后因工作关系放笔三十年,近年来退休又重新拾笔,坚持“取法传统,外师造化”的创作理念,经过长期艺术实践,提出了“真性情、善表意、美与共”三位一体的做人为艺主张。

中国画笔墨如何继承传统与创作

——作者(画家):冯德祥

中国画该如何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德祥画作(1)

谈中国画一定要有笔墨,没有笔墨就没有中国画,但当有了笔墨之后,那便是如何传承中国画和怎么创作的问题了。下面就谈传承与创作的问题。

自古以来,艺术家们对于艺术的求索之路永无止境。而中国画经历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传承,发展到今天这样繁荣的程度,实属不易。但中国画的传承也形式各异,方法多元,我认为其中最主要有三条路可走:

首当其冲的一条路就是临摹拟仿,“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就是其主要代表。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创作时几乎不敢有一笔“杜撰”,讲求笔笔有出处。这一路人当属“保守派”的代表,其作品虽然精炼成熟,却难以超越前人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德祥画作(2)

第二条路,就是汲各家之长溶于一炉,从画里讨生活。这种思想观念在现当代中国风气尤盛,这些画家擅长研究前人的作品,从前人都画里观察、学习,甚至复制一景一物,而不在乎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景物。这种现象在山水画及花鸟画中尤为普遍,以至于形成“千人一面”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德祥画作(3)

此外还有第三条路,即从生活中来。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把生活变成艺术,是坚持这条路的艺术家们的共同理念。我们的画就走在这条道路上,要一走就是几十年。“罗丹说,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艺术家不就应该具有这样的眼睛吗?”

传统固然重要,但我们的后代们不应该拘泥于传统。过去的几百年里,中国都在不断的向前看,我希望今后大家都能往后看,只有往后看才能超越。”理念要非常大胆,甚至对传统中国画中“笔墨是底线”的说法提出大胆的假设,“如果能出现惊艳的作品,完全不受笔墨的限制也未尝不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德祥画作(4)

传统笔墨的产生与发展受其特定时代环境、人文因素的深刻影响。没有禅道的机制,哪来唐代水墨画的诞生?没有明朝人文思想的洗礼,哪来大写意花卉的狂放笔意?

笔墨当随时代,当今,陈陈相因的传统笔墨是否是造成国画千人一面的难堪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德祥画作(5)

突破笔墨的陈旧格局,在传统造型意识的深层机制中去继承、发展,将给国画开拓新的局面。

或许缘于诸如很多这样的前辈们的包容和鼓励,或许缘于中国当下前所未有的开放、多元,以及经济的繁荣,在当代美术界,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独具特色的青年艺术家。

 冯德祥画作(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德祥画作(6)

当然,这些人中不乏故弄玄虚、哗众取宠之流,“但不能因为这些人而全盘否定他们。”我们说,“研究过中外美术史的人或许会明白这一点,美术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创新史,而且很多创新都是在逆境中前进的。现在的年轻人,他们的想法也许还未成熟,人总有个化蛹成蝶的过程,这时候你不能嘲笑他,要去鼓励他。人只要没有到盖棺论定到时候就还有极大到发展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德祥画作(7)

笔墨本身固然有其价值,但更重要的是笔墨之所出的国画造型意识之基础的“心”与“情”。

在情感的支配下,“因心造境”、“以情造境”。

在传承与创作中融情,景,物大胆用笔墨当是未来创作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德祥画作(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