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至17日,第一批7台红外监测相机在丛林岗零星熊猫社区保护地布设完成。这标志着丛林岗零星熊猫社区保护地巡护监测工作正式启动科学化巡护监测工作。
在丛林岗零星熊猫社区保护地安装布设红外相机,由爱德基金会乡村振兴计划立项资助,是熊猫村社区营造与零星熊猫保护地建设示范项目核心工作之一。
熊猫村社区营造与零星熊猫保护地建设示范项目,以推动成立约未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组织载体,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目标,有效整合政企社校研五位一体资源,为丛林岗零星熊猫社会公益型保护地搭建守护熊猫村“朋友圈”,动员和培育全体村民共同营造生态社区与建设“零星熊猫”社会公益型保护地,优化一种综合性熊猫村社区治理与生态保护模式。
5月16日,守护熊猫村团队在C熊猫村做上山安装布设红外相机各项准备工作。
5月17日上午8时,约未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丛林岗零星熊猫社区保护地负责人李永政,守护熊猫村计划发起人、约未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赵松生一行,驱车抵达丛林岗零星熊猫社区保护地山脚,海拔1300米。
在林间羊肠小道负重徒步2个小时左右,守护熊猫村团队到达海拔1913米位置。短暂休整后,守护熊猫村团队沿着海拔1913米-1950米样线,参照红外相机野外布设及操作规范,结合丛林岗零星熊猫社区保护地实际地形地貌情况,开始勘测布设红外相机。
丛林岗零星熊猫社区保护地布设的第一台红外相机
丛林岗零星熊猫社区保护地布设的第二台红外相机
丛林岗零星熊猫社区保护地布设的第三台红外相机
丛林岗零星熊猫社区保护地布设的第四台红外相机
丛林岗零星熊猫社区保护地布设的第五台红外相机
丛林岗零星熊猫社区保护地布设的第六台红外相机
丛林岗零星熊猫社区保护地布设的第七台红外相机
“这次真的沉浸式体验了啥叫‘举步维艰’、‘披荆斩棘’!”精疲力尽的赵松生感慨。沿着海拔1913米-1950米样线,横向翻越4座大山梁和3个深山沟,守护熊猫村团队于13时50分完成了首批7台红外相机的布设。
本次安装布设红外相机监测工作的同时,守护熊猫村团队顺便开展了丛林岗零星熊猫社区保护地1913米-1950米样线巡护监测工作。巡护监测过程中,守护熊猫村团队不仅在多出竹林发现野生大熊猫咬节、小熊猫粪便、野猪足迹、食肉类动物粪便以及食草类动物粪便,还清除了多处猎套。
此外,守护熊猫村团队还在该样线上发现超过500平米的冶铜遗址,年代有待科学测定,但根据周边古树推测系上千年前古人冶铜留下的痕迹。
守护熊猫村团队商定,第二批8台红外相机也将于近期在丛林岗零星熊猫社区保护地海拔2300米样线布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