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产税,总是隔一段时间就传来一个消息,不停的撩拨着中国广大居民的心弦,因为房产税关乎房价,关乎房屋持有成本,更关乎房地产的未来走向,而房子又是与广大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资产,是当下人们家庭资产中比例最高的那一部分,因此,人们强烈关注,自然也不惊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关注楼市的人,应该都知道,房产税,就像是周期性的热点,每年有个固定的时间段会出来,那就是“两会”,要么有代表委员提相关议案,要么是相关部门表态,这次也不例外。

据第一财经的报道,在全国两会前夕,人大法工委表示有关方面正在研究起草房地产税法草案,意味着房地产税立法还在稳步推进。

而在此前,有两个相关的消息,也让人们联想到了房产税,一是住建部印发通知,要求全面采集楼盘信息,实现网签即时备案,推进房屋网签备案系统全国联网,推进全国“一张网”建设。有人认为,这将是征收房产税的最后技术性收官。

另一个是深圳房价暴涨引来的官方表态,深圳市住建局局长,在接受深圳电台“民心桥”栏目采访的时候,明确表示“在持有环节,我们接下来也可以考虑房地产税的问题”。

这两个消息,都让人们对房产税的出台,多了一份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关于房产税的传言,早就不是第一次了,官方的表示,应该最早是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当时的表述是“做好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

2017年12月,时任财政部部长肖捷曾撰文称,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这是官方层面对房地产税法的首次最完备阐述。

而到了四年之后,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此房地产税的表述是“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注意用词,依然是稳妥推进,这表明,立法的相关工作,还是在推进过程中。

2018年9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公布,包括各类立法项目116件,其中,房地产税法被列入“条件比较成熟,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第一类项目中。

2019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领导曾表示:集中力量落实好党中央确立的重大立法事项,包括制定房地产税法等立法调研、起草,加紧工作,确保如期完成。

这里有个结果,“确保如期完成”,但是并没有表示什么期限,而这样的表达,引起了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躁动,有人甚至预测,当年年底房地产税就可能要落地了。

但是实际上,房产税并没有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房产税的立法过程,房产税要征收,必须先立法,因为“税收法定”。通常情况下,立法要经过人大会议的三次审议,才能最终出台。

但到目前,房产税的相关意见尚未出台。在去年博鳌亚洲论坛上,经济学家贾康称,本届人大任期之内启动房地产税立法已经正式宣布,剩下还有3年多的时间,但怎么启动、启动之后要走多长时间,现在不好判断。

贾康明确表示,“一审二审直到三审,我估计还会有激烈的争吵,推到四审也是有极大的可能性,整个过程走三年、五年,乃至八年、十年都不新鲜。”

实际上,物权法的出台,前后经过了七次审议,才最终通过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次,房产税会很快出台吗?

首先,房产税是一种持有税,有点像个税,是对那些财产较多的人征收的税,然后补充地方财政收入,以用于公共事业的支出,对房地产来说,是增加房产的持有成本,对楼市的影响,是必然的。

而在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较大的情况下,“稳”是经济的主要目标,这种情况下,主导思想是减税、减费、支持,而不是增税,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疫情的影响,不可能是短期的,这个修复的过程,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即便立法完成了,开征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其次,房产税的一个主要作用,是补充地方收入,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在疫情影响的当下,地方依然在大肆卖地,以获得收入补充,也就是说,在当前的很长时间里,卖地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当楼市进入存量房时代,土地不好卖的时候,房产税会成为替代或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实际上,当下土地市场依旧活跃,而这个时候如果征收房产税,势必会影响楼市的活跃度,使得土地市场热度下降,反而不一定会增加地方的收入,因此,从主观上来说,地方开征房产税的积极性也不会太高。

还有重要的一点,很多老百姓以为房产税的开征,会使房价下降,但是真的是这样吗?两个层面,一是房产税到底能不能让房价下降?二是房价下降了对老百姓真的有好处吗?第一个问题,房产税是增加持有成本,目的是抑制炒房,对炒房的热度一定会有用,但并不会影响刚性需求,因为起征点的设置,一定不会对刚需征税的,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最多是让房价不会那么快上涨;第二个问题,根据相关数据,现在房产自有率达到96%,房产成为家庭80%的资产,房价一旦下跌,居民财富缩水,这可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

综上所述,综合来看,房产税从立法到落地,其实中间的距离,还很漫长,这背后,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