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科普丨填坑 泰国美术史1:时代花环——从史前班清文化到前素可泰时期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好久不见本变态不厌其烦的扑面而来!!我来给我挖的坑填一个。

这期我们不聊经济,来聊一聊本变态的老本行——艺术史,顺风局的感觉真是棒棒哒!!

本个科普贴给大家科普的是泰国美术简史,希望通过这套不算太长的帖子让各位小仙女简单的了解泰国美术,下次去泰国旅游大家就能知道那些传统文化景点比较好玩啦!并且在科普当中我会尽量把和电视剧或者电影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本帖子的娱乐性(呵呵,说得倒轻巧,昨天查了一晚上一点有用的资料都没有,我就在这画饼吧……说好的宗教美术不知鸽到什么时候呢……)

神兽刀哥来镇楼!

在科普艺术史的知识之前先给大家回顾几个热知识点,以增加本帖子的理解力:

1.泰国的历史研究是有断层的,众所周知,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和艺术类的研究,最简单的和最难的都是中国,因为中国的文化没有断代,各个时期的史书典籍数量再世界史中首屈一指,而泰国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时间很晚(素可泰王朝1238年建国,对标即南宋中期宋理宗嘉熙二年,欧洲进入中世纪,蒙古正在西征攻打莫斯科)且东南亚各个民族纷争不断小国林立,各民族文化与宗教藕断丝连,以上原因导致了两个情况:①中国周边的国家研究历史文化很大程度上需要查阅中国的史书文献,这也就导致了它的文化研究有明显的断层②研究东南亚的某单一国家\民族的历史的难度要高于研究东南亚通史。

然而我就一个肝!!!先把泰国美术研究明白了再说吧……

2.何为艺术品\文物,这个词汇是我高中时候我们陶瓷课老师教我的,艺术品就是某样器物曾经在某个时期以实用器的形态出现,但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它最后失去了曾经的实用价值而剩下艺术欣赏和文化研究价值之后,这件器物就从一件物品变成了艺术品。

3.越是热带的国家文化资料越不易保存!!!

如果有失偏颇欢迎各位指正交流哦~

泰国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以下六个时期:史前时期、前素可泰王朝时期、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

本帖先给大家科普的就是史前到在素可泰王朝形成之前,暹罗这片土地在几千年的 纷争战乱中所逐渐形成的艺术风格。

这一时期时间跨度大约4800年,通过这漫长的48个世纪泰国的艺术可大致分为:史前班清文化、堕罗钵底文化、诃梨明耶美术、罗斛(华富里)文化、兰纳泰文化时期,分别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最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泰国美术,也为素可泰美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1.史前文明——班清文化(前3600——公元200年)

代表器物及纹饰:陶器、青铜器、圆涡形纹、花草纹、树叶形纹。

文化溯源:原始艺术

对标世界:夏朝——东汉献帝(官渡之战)、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所著《法学阶梯》出版(为迄今所知西方最早的法学著作 )、印度文艺理论家婆罗多的《乐舞论》问世 、《梵经》成书,标志古印度唯心主义吠檀多派理论已成熟。

泰国文化城市分布

班清文化发现于乌隆府安芬县班清村, 泰国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距首都曼谷东北约490千米,是研究的最为彻底的一个遗址。班清被视为东南亚发掘地区最重要的史前聚居地,是人类文化、社会、科技进步的中心。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类似的遗迹在泰国东北部有较多的分布。

乌隆府红莲湖

班清文化属于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文化,从遗址出土了许多美丽的彩陶,引起人们注意。彩陶器形以罐类为主,在奶油色的质地上用红色描绘着单纯的纹样,主要有圆涡纹、弧线纹、树叶花草纹等。此外还有黑陶、白陶等,纹饰多为刻画纹。青铜器有矛、镯及其他饰物。遗物还包含钴色的硬玉制首饰。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及热释光断代,年代为公元前3600~公元 200年之间。但有些学者对这一断代有保留,因为从随葬的青铜器和铁器看,年代不会超出公元前500年以前。

班清文化可以分成早、中、晚三期:

一、早期(公元前3600年~前1000年),成人的埋葬方式以仰身直肢为主,陪葬陶器放在死者的头部或脚旁,此外也有屈肢葬,婴儿则盛行瓮棺葬。陶器大多拍印绳纹,肩部施加划纹。青铜器有矛头、手镯等,但数量不多.

二、中期(公元前1000年~前300年),只发现仰身直肢葬,陪葬的陶器被故意打碎,覆盖在死者的身上。陶器的特征是尖底,或在口部施加红色彩绘。青铜饰物较早期为多。

三、晚期(公元前300年~公元200年),葬式仍为仰身直肢,但陪葬陶器完整的置于死者身上。陶器上多施红色彩绘,以圆涡纹为主。同时,也发现许多青铜饰物与铁制工具,以及刻有花纹的陶滚筒,可能用来在树皮布上印制花纹②。

在泰国的东北部,还有许多属于班清文化的遗址,比如,在能诺他墓地就发现用双扇合范制造的青铜器,形制和班清一致。从这个分期看,班清文化的早期,与台湾的大坌坑文化、波里尼西亚群岛的拉皮塔文化一样,都是以绳纹陶器为特征。而从它的分布范围来看,又可能与南岛语民族的起源有关,也同南岛语民族的迁移有关,而民族的迁徙,恰恰是在东南亚与中国西南地区整体性形成的重要条件。

班清陶器修复

青铜手镯六只 泰王国班清文化早期约公元前3600-前1000年 直径6.5-8.2厘米

青铜手镯六只 泰王国班清文化早期约公元前3600-前1000年 直径6.5-8.2厘米

青铜项圈一只手镯一对 泰王国班清文化中期约公元前1000-前300年 附赠著录书《东南亚的美术与历史》

青铜项圈一只手镯一对 泰王国班清文化中期约公元前1000-前300年 附赠著录书《东南亚的美术与历史》

青铜手镯一对 乳丁纹 泰王国班清文化晚期约公元前300-后200年 直径8.5/8.6厘米

进入历史时代后,孟人由中国南部迁移至泰国,它的美术活动,体现于民间宗教的一些稚拙的偶像雕塑上。它又似乎很早就传入了佛教和印度文化,从南方等地出土了若干印度制的佛像(3~7世纪)。以后,印度系统的宗教美术,尤其是佛教美术获得繁荣,在印度影响下发展了以堂塔建筑和造像为中心的美术,构成了他叻瓦滴美术的基础。

2.堕罗钵底时代——佛教美术的首次亮相(6~13世纪)

代表器物及纹饰:佛教造像、泥塑、赤陶

文化溯源:印度笈多风格(湿衣佛像)

对标世界:6世纪:魏晋隋唐文化交融时期、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即将进入中世纪、拜占庭帝国成为欧亚大陆唯一统一帝国、玛雅文明达到顶峰、佛教东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边缘地区,佛教理论发展,伊斯兰教出现。13世纪:南宋、金、西夏、大理、西辽、蒙古、吐蕃等政权并存的时期,中亚花剌子模兴起(回教国),蒙古四处征战,越南陈氏家族建立越南陈朝,佛教13世纪与印度绝迹、中世纪即将进入尾声。

他叻瓦滴(译堕罗钵底),是孟人于今佛统府一带建立的国家,位于泰国中部、湄公河下游一带。又译和钵底、投和、堕和罗。此名首见于《大唐西域记》十“三摩托国”条。根据中国史籍的记载,该国南盘盘国(今泰国南部万伦湾沿岸一带)接壤,北与迦舍佛国交界,东与真腊国毗邻,西部临海。管辖着几个市。京城大约在今佛统。国王和官吏居城中,一般平居城外,约有万余户。国王的卫士只有 100多人。国信仰佛教,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7世纪起知名,11世纪起受高棉帝国的侵略,不久灭亡。他叻瓦滴的美术遗物,广泛分布于佛统、乌通、华富里、呵叻等地。他叻瓦滴在传播印度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美术上深受印度影响,又将它传播至高棉人、泰人。在造像上,主要模仿印度笈多样式,尤其是萨尔纳特样式,以轻纱透体的造型(湿衣佛像)为特色。在湄南河中下游,这种样式逐步民族化并长久流行。

佛统府:泰国最早的佛教城市

他叻瓦滴的造像,多为佛像而无菩萨像,且多石刻立像,可见其受上座部佛教影响,在相貌表现上,面部平板,眉毛相连,嘴唇厚,孟人民族特点显著,但轻纱透体又为萨尔纳特样式的特有手法,另一特征呈施无畏势。这一时期还有一些印度风味浓厚的作品,如刻有鹿的法轮石雕,象征着佛说法,多出土于佛统地区;

印度笈多风格造像

泰国堕罗钵底佛教艺术作品

与北齐响堂山石窟佛像对比

图绘着佛像的红陶板,根据印度的波罗样式而来。它们大多属于小乘佛教。他叻瓦滴的建筑通常用红土筑成,表面上粉刷,但遗构不多。他叻瓦滴的美术为诃梨明耶国继承,其影响还波及11世纪以后的吴哥时期造像。

他叻瓦滴后期,其南方处于在苏门答腊兴起的室利佛逝国的势力范围,留有笈多样式和波罗样式的优秀大乘菩萨像(8~9世纪),猜也出土的石造观音菩萨像、青铜观音像,作为室利佛逝时期的代表作而闻名;其西北方另外兴起诃梨明耶国;其东部至中部处于高棉人的统治之下,兴起华富里美术。

2.②诃梨明耶美术(8-13世纪)

8~13世纪,他叻瓦滴国的一部分孟人在泰国西北部以南奔为中心建立了诃梨明□耶国。在南奔大量保存着他叻瓦滴国后期样式的建筑和雕塑。最重要的建筑是保存良好的五层塔,它为高塔型,类似于斯里兰卡波隆纳鲁瓦的萨德·玛哈尔·普拉萨德塔。各层设有许多佛龛,分别置佛立像1身,显示出他叻瓦滴后期样式的特色。在南奔市内的诃梨明耶寺中,今辟有收藏着许多青铜佛的博物馆。

南奔——哈丽奔猜塔,高46米

公元11世纪

堕罗钵底艺术受南印度阿玛拉瓦提(Amaravati)和斯里兰卡佛教影响,最终为暹罗继承。其覆钟形塔,最初受斯里兰卡影响非常明显。其后,逐渐发展成为被称为Pra Chedi的佛塔;保留并强调了平台宝匣;上有一圈柱廊,略微收进,再上则似乎是由扁扁的圆环层层相叠而形成的完整圆锥体,顶部光滑,以宝石收住。

东南亚13世纪佛塔演变示意图

这里放一张法定里缅甸佛塔和泰国佛寺的对比看看十三世纪东南亚佛教建筑的细微区别(不是堕罗钵底风格就是单纯为了增加和电视剧的联动)

法定,可以看上图的图例

泰国

泰国

3.罗斛时期——华富里美术(7-14世纪)

代表器物及纹饰:佛像、佛塔、浮雕

文化溯源:高棉艺术

对标世界:7世纪:唐王朝建立、朝鲜半岛结束三国时期,新罗灭百济、高句丽;日本进入“飞鸟时代”、阿拉伯人开始四处征战形成阿拉伯帝国、萨珊王朝灭亡、拜占庭帝国四分五裂、英国进入“七国时代”。14世纪:西夏、南宋末年,忽必烈建国、欧洲进入文艺复兴、英法百年战争、黑死病蔓延。

罗斛时期地理范围

12世纪孟人在今泰国南部素攀武里一带建立的国家。都城为罗斛(今华富里),故名。

撰于1225年的《诸蕃志》把罗斛列为真腊的属国之一。可见13世纪初叶以前,罗斛被置于真腊的统治之下。此后,真腊逐渐衰落,罗斛乘机独立。罗斛国最早是出现于中国北宋中后期的史籍记载中,并因向北宋朝廷进献大象而为人所知。元、明两代时,与中国有着十分紧密的外交和藩贡关系,明以后不复见于记载,后代学者普遍认为是因为罗斛吞并了暹国(一说为暹国吞并罗斛),进而改称暹罗斛国,并最终为明朝政府所承认,赐以暹罗之名(也有学者认为两国并非只有一次合并时期。)。

华富里是泰国中部的古代都市,他叻瓦滴国的重镇,在柬埔寨吴哥王国的发展期(11~13世纪初),以华富里为中心的泰国中部和东部处于高棉人统治下。这一时期的美术称为华富里美术。

华富里美术与吴哥王国的美术有一致之处,亦称为孟-高棉美术,形成区别于他叻瓦滴美术的地方特色。

佛塔演变示意图

寺院建筑中有三塔式和一塔式两种样式,一塔式与吴哥寺相似。华富里样式的雕塑,有的与吴哥后期风格一致,有的地方色彩强烈,面部造型尤其是眼睛、嘴唇的形式显示出明显的民族特色。主要是石雕和青铜作品,大部分属于大乘佛教,制作了大量蛇王佛陀像,还发现了配有观音、般若波罗蜜两菩萨的三尊像,湿婆、毗湿奴、毗首羯磨等印度教形象。大多藏于曼谷国立博物馆和华富里博物馆。 华富里美术充满了浓厚的大乘佛教色彩,其华丽的浮雕作品可与吴哥古典艺术相媲美。

三峰塔是华富里的象征,13世纪建造,(宋末元初)是典型的高棉风格,在原有的建筑艺术基础之上,当地的工匠进行了一些变化,形成了华富里自己的风格。

三峰塔Phra Prang Sam Yod

这是一座非常适合拍照的印度教和佛教混合的寺庙。最初是印度教寺庙,它由基座相连的三座高高耸立的高棉风格的佛塔组成,代表了保护神毗湿奴、创造之神梵天、和毁灭之神湿婆三位一体的意思。在那莱王朝时期被改建为佛寺。如今其中两座塔内藏有坍塌的华富里风格的佛像。

华富里样式的雕塑,有的与吴哥后期风格一致,有的地方色彩强烈,面部造型尤其是眼睛、嘴唇的形式显示出明显的民族特色。主要是石雕和青铜作品,大部分属于大乘佛教,制作了大量蛇王佛陀像,还发现了配有观音、般若波罗蜜两菩萨的三尊像,湿婆、毗湿奴、毗首羯磨等印度教形象。大多藏于曼谷国立博物馆和华富里博物馆。 华富里美术充满了浓厚的大乘佛教色彩,其华丽的浮雕作品可与吴哥古典艺术相媲美。

华富里佛造像

柬埔寨吴哥窟

吴哥窟浮雕

吴哥窟浮雕

4.兰纳泰文化——清盛 -清迈美术(13~16世纪)

代表器物及纹饰:青铜佛像、佛寺

文化溯源:印度波罗王朝艺术、缅甸艺术、诃梨明耶艺术

对标世界:13世纪:南宋、金、西夏、大理、西辽、蒙古、吐蕃等政权并存的时期,中亚花拉子模兴起(回教国),蒙古四处征战,越南陈氏家族建立越南陈朝,佛教13世纪与印度绝迹、中世纪即将进入尾声。16世纪:明朝中期,该世纪主要经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地理大发现、麦哲伦环球航行、文艺复兴达到鼎盛、西班牙成为第一代日不落帝国,西欧殖民扩张开始。

兰纳泰宗教美术代表

兰纳(泰文:)或兰纳泰(1292-1558),是泰国历史上的一个曾经控制泰北地区的王国,也是泰族最早的一个强大的政权。其前身是清盛国(中国史书称之为“八百媳妇国”,据说是因为国王有800媳妇,每个媳妇各领一个寨子而得名。)在孟莱王(KingMengrai)时期达到鼎盛。兰纳的文字老傣文一直沿用到今,一开始仅在宗教场合使用。,早期清盛时期, 深受印度波罗的影响,后期清迈时期,因为孟莱王及 以后诸王笃信佛教,艺术风格带有缅甸、诃梨明耶风格。形成了先以清盛,后以清迈为中心的兰纳泰美术,亦即清盛 -清迈美术。

清迈、清莱地理位置

从12世纪起,从中国南部南下的泰人在泰国建立了几个泰人国家──清盛-清迈、素可泰、乌通。这些国家吸取孟人和高棉人的传统,并渗透泰人自身的民族要素而发展了美术,它主要是斯里兰卡系统的小乘佛教美术。它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泰国美术。

清盛是位于泰国北端的古城( 现位于泰国清莱府,清盛市。东南亚“金三角”城市之一),很早就成为泰人南下的据点。有一些佛寺建于13世纪末。从这个地方出土了大量青铜佛像,在样式上通过缅甸接受印度的波罗王朝美术的影响。其相貌特征是结跏趺坐、施降魔印,肉髻顶上置宝珠形。这种佛像雕刻,以13世纪为中心,广为流行于12~18世纪,被称为清盛美术。

清迈是位于泰国北部湄滨河流域的古城,为13~16世纪兴盛的兰纳泰王朝的首都。它与老挝文化关系密切,又先后遭缅甸人和大城王朝泰人的侵占。现在的清迈市中有大量的13~15世纪佛教寺院遗构,大都经后世修复。斋里銮寺的四方形佛塔,每边长达86米,始建于1411年,是印度和斯里兰卡建筑的混合风格。斋里则育寺塔,仿印度菩提伽耶塔而略小。斋里廉寺创建于1286年,并建有方形佛塔,共5层,有立式造像60尊,后颓毁。当地的造像类型是清盛后期美术的延续。基于泰人审美意识的造型活动,试图使造像的颜貌和姿态上表现出独自的民族特性。但是泰人缺乏雕塑基础,又随着佛教理想的卑俗化现象,以致没有出现有魅力的作品。

斋里则育寺塔(柴迪隆寺)

该寺由兰纳王国萨孟玛王兴建于公元1411年,用于供奉其父的骨灰,因此又称“隆圣骨寺”。但由于王国政局动荡,该寺直至提洛卡拉王(公元1441-1487年在位)时期才得以完工。寺中央的大佛塔是该寺主体建筑,融合了兰纳、印度、斯里兰卡多种风格,经屡次增建,高达90米,据说可以眺望千里。1447年,提洛卡拉王在该寺举行著名的第8届世界佛教会议,该寺声名日隆。1545年,清迈发生大地震,大佛塔的尖顶一夜之间塌毁。此后,在16世纪的泰缅战中,又屡遭兵燹之祸,最终仅剩约60米高,但500年间依然是清迈最高的建筑。

大佛塔融合了兰纳、印度、锡兰、缅甸等多种风格,经屡次增建达90米。1545年,清迈发生大地震,塔尖塌毁。此后屡遭兵燹,最终仅剩约60米高,仍是清迈古城最高建筑。

娜迦

清迈古城墙

ok!!至此泰国美术史第一章史前艺术至前素可泰时期艺术结束啦!(累死我了o(╥﹏╥)o),我准备把五大王国分成上下两部来介绍,下一章:素可泰美术至乌通美术,希望这个帖子可以对你的旅游以及文化科普有所帮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