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没事千万别当太医!

当个太医,算是一个好差事吗?

古代太医,这是一种可以“出入皇宫如入无人之地,掌握着权贵“生杀大权”,赏赐更是拿到手软”的好职业。

但西奇妹想说:这些只是表面风光,其实太医是一种非常非常苦逼的职业。你没事千万别尝试……

我为什么劝你不要当太医?理由有二:官职小,风险大。

接下来挨个分析:

(一)官职小:御医,算多大的官?

太医,掌握着皇室血脉的“生杀大权”,应该算是一个“正一品”大官了吧?

“对不起,正四品封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中的太医在替后妃诊治。

太医院选拔太医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官办机构的培养和征辟。其中的佼佼者在通过层层选拔后,有被提拔为御医的可能性。

过五关斩六将成为“御医”后,服务对象就变为了宫廷。其中最厉害的那位,成为了太医院“院长(院使)”。但即使是“院长”,封顶也不过是四、五品的官。“院长”们的下属官阶就更低了,比如“副院长(院判)”是六品,普通御医最多是七品,吏目是八品和九品,医士是从九品,医 生没有品级。

举个例子:同仁堂创始人乐显扬厉害吧?吏目,八品……

接着再来看资料:

《清史稿.卷二五》:
“丙戌,定太医院院使为四品……庚子,升太医院左右院判为五品……”

怎么样?“太医院院使(院长)”四品,“左右院判(副院长)”五品。这些官阶相较于他们身上所承担的责任来说,实在不算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四品封顶,但其实到了清代,太医的待遇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唐代时混得最好的“院长”也不过“从七品”。

为什么太医院的待遇这么低呢?因为从春秋时期开始,士大夫阶层地位得到很大重视,但“太医”们却没能成为其中一员,反而被分类为“百工”之一。我们看一段话:

《眉庐丛话》:
“考太医院医士亦用八股试帖,以楷法工拙为去取。时人为之语曰:“太医院开方,只要字迹端好,虽药不对症无妨也。”

在这本清代杂书中我们可以发现清人认为但凡是个识字的读书人,读点医书就能成为一名太医,没啥特别稀奇的。甚至在考太医时,“字迹端好”比“药方对症”更重要……

(二)风险大:古代太医平时上班都在干什么?

“没啥特别稀奇”的太医,平时上班都在干些什么呢?

西奇妹认为除了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之外,太医们还需要具备以下两项特殊技能:

(1)锻炼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不佳?亲,这边建议您不要当太医!即使您医术高明!

在每一部古装电视剧中,涉及到太医的台词一般都由以下三种形式组成:

一,治不好她/他(甄嬛、小燕子、紫薇、香妃等),朕要你提头来见!
二,她/他(甄嬛、小燕子、紫薇、香妃等)要有个三长两短,朕要你们统统陪葬!
三,连这点病都治不好,朕养你们何用!

从这些台词看来,太医似乎是一种非常高危职业。现实中,果真是如此吗?

“果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象中的太医院。

举个例子——“嘉靖壬寅宫变”。

来看资料:

《明史》:
“又有许绅者,京师人。嘉靖初,供事御药房。受知于世宗,累迁太医院使,历加工部尚书领院事。(嘉靖)二十年,宫婢杨金英等谋逆,以帛缢帝,气已绝。绅急调峻药下之,辰时下药,未时忽作声,去紫血数升,遂能言,又数剂而愈。帝德绅,加太子太保、礼部尚书,赐赉甚厚。未几,绅得疾,曰:“吾不起矣。曩者宫变,吾自分不效必杀身,因此惊悸,非药石所能疗也。”已而果卒,赐谥恭僖,官其一子,恤典有加。明世,医者官最显,止绅一人。”

“嘉靖壬寅宫变”事件在《明史》中非常有名。讲的大概是明代的嘉靖皇帝因为平时多疑暴戾,对待宫女们非常苛刻,所以以宫婢杨金英为首的几名宫女决定“一不做二不休”,“铤而走险”,乘嘉靖帝熟睡之际闯入寝宫堵住他的“氧气管”。

可能是“命不该绝”,因为宫女慌乱之中将堵住“氧气管”用的布帛打了个死结,所以嘉靖皇帝侥幸逃过一劫。不过当时由于遭受宫女们的暴打以及惊吓过度,皇帝昏了过去(气已绝)。

半梦半醒中被急招而来的太医院“一把手”许绅,看到这个情景直接就跪了。这可如何是好?自己的皇帝主子“气已绝”?

“一把手”许绅勉强支撑着身体,颤颤巍巍地开出副猛药,急急给皇帝灌下(急调峻药下之),可左等右等嘉靖帝仍是面如菜色……

正当许太医以为自己死定了的时候,嘉靖帝悠悠转醒,吐血数升,活了(去紫血数升,遂能言,又数剂而愈)!

这时已经距离灌药过去了7,8个小时(辰时下药,未时忽作声)。

或许你会说这许太医艺高人胆大?

非也,说“艺高”也许OK,但“胆大”却未必。

许太医因救主立功,被封为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照理应该是前途无量,但没想到刚治愈皇帝,他自己却一病不起……为什么?被吓的(未几,绅得疾,曰:“吾不起矣。曩者宫变,吾自分不效必杀身,因此惊悸,非药石所能疗也。”已而果卒)。

于是这位历史上唯一被赐“一品大官”的许太医,还没来得及上任就被吓得一命呜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中的太医

无独有偶,历史上因为受到惊吓而一命呜呼的太医数不胜数,比如为宋宁宗诊脉的曾御医,曾吓死在宋宁宗死的前一晚……

即使心理素质上佳,没有被吓得当场去世,可还得担心“皇家医闹”,比如因为没有治好唐代同昌公主的病,唐懿宗将公主之死的怨气都发泄在了太医院身上,让太医院的二十余位御医都给公主做了陪葬。

当然也有随和开明一些的皇帝主子,比如光绪:

《清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光绪)
又谕。朕钦奉两宫皇太后懿旨。御史余上华奏。请将医员立序屏斥治罪一摺。上月大行皇帝天花。李德立等。未能力图保护。厥咎甚重。太医院左院判李德立。右院判庄守和。均著即行革职。带罪当差。

这一段话是光绪帝所下的圣旨,因为上月太医院治病时不小心将上任皇帝,患了天花的同治帝给治死了……所以要处罚太医院左院判李德立和右院判庄守和(两位太医院副院长),将两位革职并令戴罪当差。这已经算是最好的结局了。

综上所述,给皇帝治病得有极强的心理素质。治好了送你顶戴花翎,治坏了要你项上脑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最怕皇帝突然要代替你去看病:

直男皇帝的业余爱好,除了“做媒”,就是“送太医”了。

直男皇帝们为了表示对自己心爱臣子的关心,常常会派出自己的高级太医前往臣子家中诊治。例子很多,随意举出几个:

乾隆送温暖: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
“乙卯。上轸念和硕果亲王允礼疾。命和亲王弘昼、代往视。谕曰、和硕果亲王、体素羸弱。自去秋以来。疾疢缠绵。朕命太医院用心调治。时将病状奏闻。已渐次痊可。朕心方为宽慰。
康熙送温暖:
《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
“庚午。遣侍卫阿尔赛、同太医院官孙之鼎、往盛京视将军阿穆尔图疾。”
顺治送温暖:
《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
“辛丑。大学士谢升病笃,上疏乞休并请缴还赐物。命内院大学士率太医院堂上官诊视,许暂假。调理赐物不准缴进。”

本来这也是挺好的一件事,资源共享。可皇帝们都是“有文化的读书人”,又强势又自信心爆棚,常常会对太医开出的方子指手画脚。更有甚者全盘否决了太医院的方子,要越俎代庖,亲自出道给自己心爱的臣子诊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览群书,爱臣如子康熙帝。

比如康熙爷就是这样一位“爱臣心切”的好上司。有一次他派出最强豪华阵容——御医张献、刘声芳去诊断武英殿赫世亨的病,两位太医登门一番操作后回禀:“均用调中益气汤,减黄柏,加黄连及利尿之剂。”

康熙爷听闻后俊眉一皱,批示:

“理气健脾丸药,有补脾助消化之效,着由御药房取药试服,每日早晨用小米汤一钱服下,禁止服用其他补药及人蔘等。”

我们的霸道总裁康熙爷直接全盘否定了太医院方子,并亲自开出药方命令病人照着服用。可是此时康熙爷连病人的面都没见过啊!望闻问切更是没有的事!

虽然赫世亨得知后心理阴影面积巨大,但因为是“圣意”,于是不得不照做。几天后赫世亨一直发烧拉肚子,病也未见好转……

“爱臣心切”康熙爷又下批示:

“若用药似觉无效,则暂停之,从膳房取美食、狍肉,稍食之看。”

唔,朕已经使出“毕生绝学”他也未见好转,反正是治不好了。那该吃吃,该喝喝吧。御膳房,多给他点好吃的哈!

被康熙的“毕生绝学”折腾得死去活来的赫世亨已经连站立都困难了,但在得到那些美食之时,还得颤颤巍巍被搀扶着起身谢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为何康熙帝常常手痒,想亲自替臣子们看病呢?其实康熙自己说了原因,来看资料:

《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
“谕太医院官、朕研究经史之余。披阅诸子百家。至黄帝素问内经诸篇观其义蕴、实有恻隐之心。”

在这段康熙下所下的圣旨中,他说自己在研究经史之余,还喜欢看看医书(黄帝素问内经),看完之后对病人就动了“恻隐之心”……

对自己“医术”自信的皇帝,历史上又何止康熙一个……

古代多不重视“太医”,许多读书人认为自己读过的书比太医走过的路还多,心想如果自己亲自出道必能拯救苍生。所以偶尔也会实践实践自己的“毕生绝学”,来与太医较较劲。当然,这效果嘛……你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mmmmm~在皇帝想要亲自出道时,代替皇帝跑腿的太医们似乎只是个摆设,他们要做的只是——憋住笑意,死撑到底。

如果你不小心破功了?

“来世再见。”

西奇妹说:

看完小妹的“苦口婆心”,你还觉得在古代当太医是个好差事吗?

太医官职低,风险高。治好了送你顶戴花翎,治坏了要你项上脑袋。

没有一颗八面玲珑心,你还是早点洗洗睡吧!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给西奇妹,发表你的想法。

-------------------------------------------------------

作者:西奇妹

参考文献:

赵尔巽:《清史稿》、

清代历朝的官修编年体史料汇编:《清实录》、

张廷玉等:《明史》、

况周颐:《眉庐丛话》。

本文由西奇博物馆原创发布。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本文配图除特别注明,均来自于网络搜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