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地标

黄海篇

———— / BEGIN /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胶州湾隧道全长7800米,分为陆地和海底两部分。其中,海底部分长3950米,是世界第三长的海底隧道。隧道南连青西新区薛家岛,北接团岛,下穿胶州湾湾口海域,于2007年开始建设,2011年6月正式竣工通车。胶州湾隧道的建成克服了重重难关,体现了高超的科技水准,对沟通胶州湾两岸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挑战“不可能”

胶州湾隧道的施工难度是非常巨大的。规划隧道线路正处于火山岩及次火山群地带,覆盖层较薄,断裂带密集,共穿越18条断层破碎带,断面最大跨度达28.20米,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以下82.81米。要在这里建造世界上断面最大、埋深最浅的海底隧道,在当时,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战胜困难,挑战不可能,这正是大国工匠们应有的精气神,在隧道建设过程中一系列突破性的发明和新技术的运用,终于让这个“天堑”变成了通途。

各式各样的“全国首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胶州湾隧道效果图

作为一项世界级工程,青岛胶州湾隧道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国内领先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拥有众多的“全国首次”,充满了建设者们的智慧和匠心。

隧道首次采用了 C35 高性能喷射混凝土和 C50 耐久性模筑混凝土。前者使建设过程中水泥的用量明显减少,环境效益显著,有效地减少了碳排放量;后者则是增加了隧道的整体强度,使得隧道的使用寿命可达 100年。为了保障使用寿命,隧道建设过程中突破性地采用了多重防腐锚杆,并且首次建立起了全方位的耐久系统,将健康理念引入海底隧道工程建设中,将施工、运营、维护结合起来,建立相应数值分析模型,进行工程全寿命预测,保证了海底隧道的 100 年使用寿命。同时,也首次运用新型防排水技术、工艺和材料,建成可维护的防排水系统,提高了隧道防排水系统的性能和后期维护的便利性。

在施工过程中,还实现了国内最先进的大型机械化配套作业下的安全、快速施工,并且首次将沥青混凝土的温拌技术和阻燃技术结合在一起,应用到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这样不仅节省了燃油的消耗,还减少了施工过程中有毒气体的排放。此外,为了应对多变的水文地质情况和复杂的胶州湾海域地质结构,建筑师们始终把注浆堵水作为海底隧道施工的关键环节,最终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在第十二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简称詹天佑奖)颁奖大会上,胶州湾隧道工程荣获詹天佑奖。詹天佑奖是为了表彰和奖励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而设立的奖项,胶州湾隧道获奖可以说是实至名归。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唯一获此奖项的海底隧道工程。这是对隧道建设中那些设计的创新性和高超科技含量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建造者们的那颗勇于接受挑战的匠心的肯定,相信他们还会创造出新的荣耀。

图片、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地标》

———— / END /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