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网游毁一生,痴心打赏穷三代。

近日,一位无奈的妈妈联系小编,说自己的孩子整天呆在家里玩手机游戏看视频,不愿与人交流,家人一说还生气乱摔东西,说到难过处,这位妈妈很是无奈。小编听到后也是如鲠在喉,非常难过,谁家培养个孩子都不容易,这个孩子要按这个趋势下去,最后可怎么面对艰难的社会和人生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魔幻绚丽的网络游戏和俊男靓女的网络直播,填补了许多成年人的无聊生活,给人们带来了虚拟的满足和欢乐。

未成年人触网和沉迷情况令人担忧

令人揪心的是,网络游戏和直播同时也吸引了为数众多的未成年人沉迷其中,《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高达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

调查显示,61%的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上玩游戏。其中,玩手机游戏的为56.3%,玩电脑游戏的为24.6%。手机是未成年人上网玩游戏的主要设备。调查还显示,未成年手机游戏用户中,工作日玩手机游戏日均超过2小时的达到12.5%,这可能对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为拯救孩子,国家先后出台重磅措施

近年来,我国网络游戏业发展迅速,在满足群众休闲娱乐需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过度消费等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承载着家庭和社会的殷切期待,一旦沉迷游戏耽误学业,后果不堪设想。广大家长们看到了这个危险,国家同样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

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明确要求严格实名注册,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需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二是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规定每日22时到次日8时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法定节假日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5小时。

对于这个通知,小编是非常赞成和支持的,一方面力图保护未成年人健康合理地安排时间,缩减玩游戏时间,另一方面又照顾到了网络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不过,小编认为,这个通知的力度还有继续修改和加大的空间。为什么这样说?且听小编结合自身感受慢慢道来。

防沉迷的做法可能治标不治本

玩过网络游戏的朋友都知道,网络游戏之所以吸引人,主要在于其酷炫的外观设计、激烈的对战机制和冗长的升级系统,网络游戏的设计机制就是让你越玩越想玩,一旦玩上瘾,宁愿什么都不做,一直坐在那里升级打怪。即使暂时不玩了,脑海中还是会时不时地回想起游戏画面和内容,不停地会有声音提醒你登录游戏尝试新的玩法。

基于上面对网络游戏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防沉迷的做法可能只是治标,并未治本,有时候甚至还会加重未成年人玩游戏的念想,因为孩子一般好奇心都特别重,你越是给他限制时间,他一旦得到机会,反而会更加变本加厉地玩。要想彻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就应该从根上做起,要求网络游戏公司不得向未成年人开放注册。沉迷游戏或在线直播的未成年人更容易头脑发热,一高兴就甩出票子购买游戏点卡或道具,甚至打赏主播。之前也曾出现过熊孩子偷偷用爸爸的支付宝重置网络游戏的新闻报道。

2017年,周女士的儿子尧尧刚满8岁,才上小学二年级,平时很喜欢玩手机游戏。对于现在孩子们普遍爱玩手机游戏的情况,周女士始终抱着每天只要不超一小时、玩游戏还能调节紧张学习的态度。不过,最近她突然发现,自己的银行账户总是显示异常,仔细一查吓了一跳:从去年12月26日到本月3日,短短9天时间里,她的支付宝账户消费了一万八千多元,这些钱全部汇入了一家游戏公司账户。追问之下,原来,大额账单的始作俑者竟是儿子尧尧。

结果是游戏商不愿意退款,律师说维权取证很困难,这种结局是不是让人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说一千道一万,金钱才是关键,网络游戏公司面向未成年人开放游戏,主要目的是为了赚取收入,国家应该也是看到了这个关键问题,所以给家长们送来了下面这条好消息。

2020年5月19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谈到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打赏产生大额费用的问题时,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刘贵祥表示,司法实践中涉及到的网络打赏、网络游戏的纠纷,多数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家长请求网络公司退还已经支付出去的相应费用,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简单来说,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或直播室中头脑发热花的钱,只要家长主张要回,法院应当是予以支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打击网络游戏发展未成年人用户的热情。

其实,无论是网络游戏还是俊男靓女如云的直播室,都只是生活的调剂,对于成年人来说,是小玩怡情,大玩伤身,暴玩就灰飞烟灭了。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能不接触就尽量不要接触,在该努力的时候努力,以后的你会感激现在努力的自己。在这一点上,家长和学校同样也有教育未成年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