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

中国企业及ICT产业界,亟需构建一个自主可控的“战略必需品”清单及其行动框架。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在“提案”中,首次提出了“战略必需品”的议题。他指出,为满足人们居家学习和办公需要,人手一台电脑或平板是突出需求,建议将个人电脑作为“战略必需品”出台相应的促消费政策。

杨元庆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议题”——战略必需品。但将PC时代的个人电脑纳入“战略必需品”清单还是值得商榷的,原因是战略必需品应体现“战略”属性,要能够真正推动中国企业和个人的数智化转型及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转变“战略必需品”采购策略

2020年以来,两件大事的发生,极大地搅动了人们关于“数智化转型及安全”的敏锐神经,它们正是“战略必需品”议题被提出的现实背景:

一是新冠疫情下高达“50万亿”规模的新基建,正在催生全新的“底层生产力逻辑”,人们开始从底层架构上重新思考“个人和企业的生产力重塑”以及“对接未来的数字基建”。基于此,企业和个人都迫切需要改变“战略必需品”采购策略,以适应数智化转型发展需要。

二是“华为被美国禁止使用美国技术设计和制造芯片”的直接产品规则修改,对中国乃至全球ICT供应链、价值链及产业安全的冲击,中国企业界亟需思考哪些ICT重点领域将是我们不得不提前思考和准备的“战略必需品”。

过去,企业或个人的采购策略,主要以“重资产、机械式”的生产力设备为主,比如货车、商铺、(医疗)设备以及需要人工操作的流水线机器等,对于个人而言也包括采购PC电脑、台式机等固定设备。

但“新基建”推出以后,人们未来需要改变传统的采购策略,要向“轻资产(驾驭重资产)、数智化”的生产力设备方向转变,比如自动驾驶(辅助驾驶)汽车、线上直播店铺、智能诊疗设备、智能工厂等,个人需要购买智能手机、智能音箱、无人机等移动智能终端。

而从产业安全的角度来说,“战略必需品”更需要从自主可控的角度来思考,如果被定义为战略必需品的产品,随便都能被人“卡脖子”、被“无替代式的断供”,那它也就失去了“战略必需品”的意义。

2、“战略必需品”不完全清单

着眼于中国发力“新基建”背景下的企业数智化转型,中国企业和个人,应从“数字生产力提升”和“数字生产力安全”两个维度,来思考和制定自己的“战略必需品清单”。

从产业层面来说,中国企业界整体的“战略必需品”清单应该包括:

1、量子计算机/量子芯片/量子通信(隐形传态)

量子计算机是中国未来ICT产业100%的“战略必需品”,当然也包括量子芯片和量子通信(隐形传态)。

“量子计算机”正在计算领域产生“量子霸权”效应,并由此产生潜在信息传输及数据隐私安全威胁,谷歌去年号称已可用量子计算机“在3分20秒完成世界运算能力最强的超级计算机1万年才能完成的运算”,这已构成对中国ICT产业在算力、AI等层面的竞争能力和产业安全的威胁。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讲到,在量子计算机面前,区块链技术不值一提,最安全的网络密钥,过去需要几十年、几千年才能破解,但量子计算机几秒钟就能够破解。

目前,该领域的领先者是美国的IBM、谷歌和霍尼韦尔,IBM已有可商用的量子计算机,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和华为都在追赶。

2、高性能芯片/EDA设计软件/EUV光刻机/7纳米以上制程晶圆代工厂

高性能芯片也是万物智能网联时代绝对的“战略必需品”,但目前中国大陆的芯片产业链在上、下游,两面都遭遇技术掣肘,很难做到自主可控。

上游的EDA设计软件三家美国公司Synopsys、Cadence、Mentor垄断,生产7纳米级芯片的EUV光刻机被荷兰阿斯麦(ASML)控制,下游的7纳米以下制程的晶圆代工市场被台积电、三星牢牢把持,被寄予厚望的中芯国际只有14纳米制程。

全球产业链是一个高度分工化的集合体,不可能做到绝对的自主可控,之所以把高性能芯片列入“战略必需品”,倒不仅仅是因为怕被“断供”,而是出于产业“利润空间”考量,芯片就是未来智能世界大脑里的神经元细胞,没有自主可控的“大脑和神经元”,未来的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就和过去做低端制造没有本质区别。

3、PC/MB/IoT/云计算操作系统OS

核心操作系统也是中国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战略必需品”。

于操作系统OS而言,过去的担忧是“隐私安全”,未来的隐忧则是“数据安全”。比如,人们对苹果、微软、谷歌等通过操作系统,进行隐私监控的质疑一直没有停止,苹果公司、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都曾向美国政府发出公开信,希望不要批准《爱国者法案》,但都未能奏效。与此同时,今年5月15日,美国参议院又投票表决通过了一项新法案, 允许FBI和其他安全机构在不需要搜查令的情况下访问美国公民的网络历史记录。

在整体的PC、MB操作系统方面,一直是中国ICT产业的短板;而在IoT和云计算等操作系统,以及聚焦应用层面的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自动驾驶等行业操作系统方面,中国企业正在建立自己的操作系统。

目前,在核心OS操作系统方面,美国微软的windows、谷歌的Android、苹果的iOS和亚马逊AWS云平台等牢牢占据着市场,中国目前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有华为的Harmony手机(物联网)操作系统、阿里飞天云平台等。

4、5G技术及核心网络设备/天空互联网/天空物联网设施

5G基础设施将无疑是中国企业最重要的“战略必需品”,其他还有天空物联网也是5G智能网联社会的有益补充。这里补充一点,所谓“战略必需品”的意思,并不是企业一定要购买,而是“使用”,这也是智能网联社会跟传统社会的一个本质区别——企业要习惯从“购买并拥有”,变成“付费后使用”。

企业可能无需购买5G设备,但必须要使用5G的服务。未来企业的数智化转型,低延时、大带宽和海量物联的移动通信技术是重要的“战略必需品”,中国在5G技术及核心设备方面已做到自主可控,华为在5G方面处于全球领先,而天空互联网方面美国有“星链”,中国也有“鸿雁星座”、“虹云工程”等试验项目。

从个人层面来说,人们的“战略必需品”清单应该包括:智能手机/智能音箱/智能手环/平板电脑/无人机/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智能移动终端。

在5G时代,智能网联的基础设施将会越来越完善,因此,可随时接入网络的各种高性能智能移动终端,都将是人们必要的个人生产力设备,也就是人们的“战略必需品”。比如,各行各业的地上、水上、空中作业,都将会离不开各种智能移动终端的配合,快递员可以通过无人机进行智能化的物流配送,电工可以通过智能机器人进行高空带电作业。

PC电脑这样的设备,由于移动性、输入性、人机协作等方面的弱势,则极有可能会被平板电脑替代,因此将不太可能进入“战略必需品”清单。

3、制定“战略必需品”行动框架

当前,中国正处在从“数字经济”向“数智经济”的爬坡阶段,大型企业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为了规避可能的风险和保障业务可持续,应尽可能有自己的“Plan B”方案。

原因在于,美国的系列“科技冷战”做法,以及5月15日对华为修改“直接产品规则”的做法,都从根本上破坏了全球的可信产业链基础,这意味着企业在构建“数智化”转型方案时,一定要充分考察和评估来自美企方面的业务风险,数智化转型的脚步一定要在“稳健”和“急进”中寻求好平衡,在“自主可控”和“授人以柄”中寻求好平衡。

“懂王”政府的优势在于,在怼华为、中兴等方面表现得的确很有雷霆手段,但其他方面诸如抗击疫情、建立信任和维护全球贸易规则等方面,却给全球ICT及相关产业界带来了诸多麻烦,因此如果企业没有提前准备一个甚至几个“Plan B”,一般是禁不起这种折腾的。

所谓的“Plan B”,说白了就是在国内相关产业条件不成熟时,“战略必需品”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要谨慎选择是否上马由美企主导的数智化转型项目,或者提前规划好未来可以向国内的数字基础设施厂商迁移的路径,因为这涉及到数据安全和业务稳定。

“Plan B”是为最坏的情况准备的,是当最坏的情况发生时,企业依然可以活下去。就拿当下的新冠疫情来说吧,口罩和中药才是中国的“战略必需品”,羟氯喹不是。所以,PC这种产品是不是“战略必需品”,大家自己琢磨吧。

本文系《轻资产时代》作者杜鸣皓创作,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