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中小型企业的总经理,把注意力放在了市场上,常年奔波在外——这是当前中小企业的国情。总经理如果忽视了对工厂现状的了解,就会产生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个做塑胶型材制造生意的老板,常年在外做销售,每个月在家也就是几天时间,这几天时间还要陪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女儿,留给工厂的时间只有一两天。就是在这一两天时间里,还需要和财务人员对账,和各级管理人员开会讨论问题、安排工作。因为没有时间,有时几个月都不去生产现场一趟。

我建议他去现场看看,相信他一定很有收获。我陪他在车间看了4个小时,首先,发现流水线冷却水专用排水沟排水不畅,水流遍地,员工经过水窝时小心翼翼;打开排水沟,里边布满了各种工具,还有换下来的设备零配件;查看现场操作者的值班记录,要求每个小时填写一次设备运行传感器温度,上午9点我们检查的,结果机器点检表已经填写到了当天下午4点;还发现8条流水线自动加料口漏料,材料散落到地面却没有人管,甚至还有捏合好的熟料流进了排水沟被水冲走,让厂长安排工人收集这些捏合好的原材料,现场用电子秤称重,居然有90公斤;检查库房账目并且与员工手中实物核对,发现在员工手中的工具没有上账,甚至才买了3个月的规格为200公斤的电子秤报废后被扔在库房里,而且电子秤电路板丢失,查看账本,这个电子秤居然没有上账、没有任何使用记录;甚至我们两个人还在现场捡到了23个烟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了现场,老板很是感慨,每个月平均要花费5000元配件费的原因搞清楚了;32条生产线,买了50个卡尺还不够用的原因清楚了;树脂、钙粉甚至型材丢失的原因找到了;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原因搞清楚了;模具非正常损坏原因也找到了,之前还常常抱怨模具厂家的质量有问题的事也解决了。

导致现场失控的原因是制度、流程在现场根本没有被严格执行,制度、流程没有执行的根本原因就是老板很少去现场,不了解自己的工厂。

这也是走动式管理获得推崇的主要原因。走动式管理通过高阶主管到基层走动,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问题,从而使得问题得到解决。这个是突破执行力的第五个关卡——“过程管理”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程控制要有执行力,在高阶主管实行走动式管理的同时,形成完善的跟进制度更加重要。通常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报表体系,通过报表显示工作的数量、进度及各项财务指标;每周的例会制度用于协调各部门之间执行中的问题;经营会议制度,对经营状况分析后做出改善。当然,还有其他的专题会议或者联系沟通制度。

日本人在管理中,更加强调实用化。他们创造了“看板管理”,把现场现状通过现场看板展示出来,任何经过看板的人都可以随时看到质量、产量、交货期、成本、人员等的状况。一目了然,更有利于执行过程的跟进。

中国古代的官职中有大夫、郎中等职位,后来,医生就被称为郎中、大夫,即使到了现代,大多数中国人依然把医生称为大夫,管理国家的官员和给病人看病的医生虽然职业不同,居然有着相同的称谓,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给病人治病,任何正规医院,都有着严格完善的制度。例如,医院规定了严格的查房制度。在查房制度中,严格规定了查房时间、查房次数、参与查房的人员、查房前准备的资料和查房前的其他准备工作,并且严格规定了查房内容和查房要求,医生要写出详细的查房记录,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病人的顺利治疗。

在企业管理中,要突破执行力中第五个“过程管理”的关卡,管理人员就要像大夫一样,有着一套严格的对执行过程的检查制度,而且要严格地执行。否则,就会出现问题,甚至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