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国人就把安居乐业看的非常重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买房子都是件大事。

小编搜集了一些古代名人买房的事例,也许对我们如何买房有一些借鉴和启发。

苏辙、欧阳修:古代买房寸土寸金

《李氏园亭记》曾有记载:“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地价带动房价,可见,在宋朝购房,需要想当高的经济实力才行。

苏辙为官几十年,大半辈子都买不起房子,曾作诗说“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活了半辈子,还没弄套房。他直到七十岁才买到第一套房子,而且还不是在开封买的,而是在开封南侧的一座小城许昌。

欧阳修也是许多年的租房者。他从江西老家进入开封府工作,也算是“开漂”,但始终没买上房子。

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说道:“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间。”——我来首都工作,自己也没个房子,小胡同里租了一个老房子,日子真惨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子监工作人员:古代买房也团购

明朝弘治时候,南京国子监有三十三个工作人员,其主事年薪不足二百两白银。南京繁华地段的一居室售价为六百两白银。

于是主事把公费付薪的勤杂工、书记员、保安、马夫全部退掉,向政府申领这部分人力经费。然后他拉着所有在职人员集资,一起团购买了三十多套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居易、海瑞:只能租房不能买房

据考证,白居易、海瑞做官以后租了18年房子。事实上,宋朝很多大臣一生租房,元朝更规定,蒙古人到江南做官,只能租房,不能买房。

一是怕他们低价强买民房,二是怕商人用房子变相行贿,三是怕这些蒙古人在江南置业之后乐不思蜀,变的跟“南人”一样软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文长:一篇文章换来二手别墅

徐文长的一生可谓是穷困潦倒,从二十岁成家,到四十多岁写《镇海楼记》,当中二十多年的时光,他没有一个固定的、属于他自己的住所。当倒插门女婿的时候,他住岳父家的房子;不当倒插门女婿的时候,在外面租房。绍兴的胡同,杭州的寺院,都曾有他租房的记忆。

公元1561年,胡宗宪在杭州建成大型景观建筑镇海楼,让徐文长写文章纪念此事。他写了一篇《镇海楼记》,胡宗宪读了大喜,说:“听说徐师爷没能买上房子,这些年一直在外面租房,你们把会计喊过来,让他从账上拿出二百二十两银子,送给徐师爷买房子用!”

因为房子是稿费买的,所以徐文长为这所别墅取名叫“酬字堂”,这个“酬”字,既有稿酬的意思,也有酬谢胡宗宪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飞:打仗买房两不耽误

岳飞的一生很短暂,有史料记载,岳飞不光打仗,他还买房。现有资料显示,为了安置家属,岳飞在江西九江置过房子,同时还买了不少土地。根据计算,岳飞在九江置办了二千三百多亩田地,还买了四百九十八间房,以及五所水磨。

据现有资料显示,绍兴元年以后,岳飞已经是高级军官,年薪已经高的惊人了。岳飞每月工资加福利六千贯以上,折合现在四十八万元。除了惊人的薪水,岳飞还能经常领到惊人的赏赐。既有惊人高薪,又有巨额赏赐,岳飞能买那么多房子和土地,想必不成问题。

我想大伙不会再惊诧于岳飞买房之多,倒会奇怪他买房之少:既然收入那么高,干嘛才买几百间房子和两千亩土地,再多置点儿不动产岂不更好?

其实在南宋初年,四大将当中岳飞拥有的不动产是最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