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剧中,生角是净、丑之外的男性角色,主要可分小生、老生、武生、红生和娃娃生五类。

小生

小生

看古装剧时,男主有时会来一句“小生这厢有礼了”,这里的“小生”是读书人的自称,与京剧中的小生不太一样。京剧中的小生指的是青少年男子,包括但不局限于读书人。小生是大小嗓结合的唱腔,讲究要有龙虎音(大嗓即真嗓,小嗓即假嗓,它们的发声方式有所不同。大嗓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小嗓是用假嗓发出的声音,发声时,与大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小嗓发音的音调比大嗓更高。)

小生又可以分为两类——文小生和武小生

文小生

顾名思义,文小生大部分都是文人,扮出来以后,不能带杀气、不能粗野,也不能带稚气。文小生里又可以为这么几类: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等。袍带小生也可以叫纱帽小生,扮演一般作官的青年人。这几小类里前三类都是以他们表演时用的道具命名,而最后一个穷生是依照其经济状况来命名的,专门指一些倒霉的穷困潦倒的念书的人,比如《评雪辩踪》里的吕蒙正,《金玉奴》里的莫稽,《连升三级》里的王明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为京剧《拾玉镯》中小生傅朋,由宋小川老师饰演)

武小生

除了文小生,相对应的还有武小生,有些武小生是由翎子生兼演的。从武打的功夫来看,武小生和武生差不多,但武小生的唱和说白,都用小生的方法,就是用小生的真假嗓结合,而武生用的是大嗓。在有些工架和造型上,也与武生有些出入。不过有些戏,像《八大锤》的陆文龙,现在也由武生兼演了。这样的戏也叫“两门抱”。所谓“两门抱”,就是武小生和武生都可以演。

纯粹的武小生也分成两种,一种是穿长靠的武小生,比如《镇潭州》、《小商河》的杨再兴,《磐河战》、《借赵云》的赵云。还有一种是短打的武小生,就是穿短衣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为京剧《借赵云》中的穿长靠的武小生赵云,由张学津老师饰演)

老生

老生

老生又称须生、正生、或胡子生。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用本嗓(也叫真嗓或大嗓)。胡子在戏曲里的专有名词叫"髯口"。老生基本上都是戴三绺的黑胡子,术语称"黑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为京剧《空城计》中的老生诸葛亮,由傅希如老师饰演)

武生

武生

武生即戏剧中擅长武艺的角色,与武小生类似,武生也分两大类,一种叫长靠武生,一种叫短打武生。

长靠武生

长靠武生都身穿着靠,头戴着盔,穿着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长柄武器。这类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还要有大将的风度,有气魄,工架要优美、稳重、端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为京剧《挑滑车》中的长靠武生高宠,由王大兴老师饰演)

短打武生

短打武生是穿短衣裤,用短兵器的武生,要求身手矫健敏捷,内行的说法是要漂,率,脆,看起来干净利索,打起来漂亮,不拖泥带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为京剧《夜奔》的短打武生林冲,由张严艺老师饰演)

红生

红生即戏曲中扮演勾红脸人物的生角。在秦腔、晋剧、京剧行当里,原指老生应工的关羽、赵匡胤一类勾红脸的角色。多年来由于根据《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所编演的关羽剧目甚为丰富,因此便把生行擅长演关羽戏的演员称为“红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为京剧《走麦城》中的红生关羽,由李玉声老师饰演)

娃娃生

娃娃生是专门扮演儿童一类的角色,例如《三娘教子》的薛倚哥,《锁麟囊》 的卢天麟等。这类角色头上戴着孩儿发,身上穿着茶衣(小孩穿的服装)。娃娃生都是用本嗓唱念的,可与老生腔不同,混合了生、旦和小生的唱腔,是一种很特别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为京剧《锁麟囊》中的娃娃生卢天麟,由李文文老师饰演)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或网络视频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