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就业”问题成为焦点。工作报告从去年约20000字缩减为约10500字,“就业”二字出现的次数却不降反升,达到了39次。

报告指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今年,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线下经济几近“停摆”,稳就业、支持复工复产、提振经济就显得尤为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经济在疫情期逆势上扬,不少企业也通过发挥自身平台优势,在保障人们生活学习、支撑复工复产、提振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创造和稳定了大量就业机会,助力社会就业稳定。

大学生开发卖菜小程序销售50万农产品,小程序成带动就业“最强动力”

大学生开发卖菜小程序销售50万农产品,小程序成带动就业“最强动力”

近日,由腾讯微信、中国信通院共同发布的《2019-2020就业影响力报告》披露,2019年微信带动就业机会2963万个,其中直接带动就业机会达2601万个,同比增长16%,2014年以来年均增长22%,间接带动就业机会362万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程序作为微信全平台生态能力的耀眼明珠,仅2019年一年,小程序日常活跃帐户数就已超过4亿,累计创造8000多亿交易额,同比增长160%。作为带动就业增长的核心引擎,小程序带动就业536万,相比2018年增长195%。

不少农村个体户,都因为微信和小程序,“发家致富了”。

在河南南乐县,申志刚通过创建“依禾拼购”小程序,解决了古寺郎村寺郎胡萝卜“怎样卖出去”的难题。2019年11月9日,古寺郎胡萝卜首次在微信小程序后台上线,仅1分39秒,100份古寺郎胡萝卜售罄,上线三天内,累计销售额超过了20万元。

同时,小程序直播能力的开放,偏远地区的人民只要拿起手机就可以走进直播间变身带货“网红”。

根据《2019-2020就业影响力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4月,微信平台上跟扶贫、助农相关的公众号有19273个,增幅31%。相关的小程序有1751个,日活跃用户数64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潍坊科技学院大学生创建的微信小程序“菜高八斗”,从今年三月份创建至今,已经与山东各地21家合作社合作,助农产品种类近70种,免费帮助了潍坊、寿光、烟台等地菜农果农销售1吨蔬菜水果,销售额突破50万元。

微信生态正在创造“新岗位”,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或成“大赢家”

微信生态正在创造“新岗位”,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或成“大赢家”

微信生态的蓬勃生长,创造了一批新型就业岗位。同时,随着线上线下的融合,传统行业纷纷进入数字化转型,增添了相关数字化运营岗位:

微信公众号运营、抖音运营、微信群运营、直播运营、B站运营等岗位,在疫情期间被反复提及。与整体市场冷遇形成鲜明对比,新媒体职位工作位居新职业增长排名前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新媒体职位之外,还有更多样的岗位正在“崭露头角”,你听说过“表情包设计师”吗?

吴武泽和柳依君就是其中之一。

吴武泽在多次面试未果后选择了创业,运用自己的专业绘画知识,创造了一系列表情包。那就是极具特色,又应用广泛的蘑菇头表情包,因为一个吹刘海三连红遍网络。目前吴武泽在广州成立的公司上架了40 套表情包,最热门的一套已经被网友下载了1.27 亿次,发送量超过70 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柳依君化名“小柳同学”向微信表情开放平台投稿,推出“小叽的日常”、“柳柳和小虹”等表情包,截至2019 年9 月中旬,她的表情包下载总量超过150 万次,发送总量接近3000 万,延续了做漫画师的梦想。

“从去年腊月到今年3月,我一共挣了1.2万元。”镇坪县曙坪镇中坝村残疾人周吉成就是利用微信实现就业脱贫的特殊群体之一。陕西镇坪县推出“协会+ 微信平台+ 残疾人”模式,带动了35 名重度残疾人累计发送便民、服务、广告及商业等信息20 余万条,累计收入60 余万元,月人均收入达3000 余元。

据报告显示,2019年,微信公众平台就业岗位在中西部和东北省份比例达到43.6%,小程序则为29.8%。

怀揣梦想的青年和小微企业,在微信生态上,拥有更多样的机会。微信就业生态打破时空限制、解放体力劳动的特点,加快了数字化就业岗位在三四线城市的普及,同时也让更多人“活得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