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有很多人质疑中国的公共医疗服务,以至于对突发疫情应对不力。实际上,我国的公共医疗覆盖水平,总体上领先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不是滞后。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兰小欢日前在《北大金融评论》上发表文章,探讨了衡量医疗服务覆盖率的标准与医疗体系亟待改善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兰小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最近有很多人质疑中国的公共医疗服务,甚至嘲讽中国经济虽然发展了,但医疗服务水平还赶不上非洲,以至于对突发疫情应对不力。对这个事情应该有个客观的认识。我国的公共医疗覆盖水平,应该说总体上还领先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不是滞后。

怎么衡量医疗服务的覆盖率呢?有两种常见思路。第一种简单粗暴,就看人均寿命高低。按这个指标,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中国人2015-2020 年间预期寿命的中位数大约是76.6 岁,世界排名70 名左右,和同期中国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世界排名相差不大,人均寿命指标略微领先。但人均寿命这个指标,不仅受基本医疗服务的影响,也受收入水平和营养摄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想更精确地度量医疗服务覆盖率,还需要新的指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种度量方法的思路也很简单:常见疾病,比如说肺结核或阑尾炎,如果能得到及时且相对简单的治疗,本不该致死。但如果患者却不幸死掉了,可能就说明本地的医疗服务覆盖率不高。利用丰富的数据,研究者们列出了32 种及时治疗就不会致死的疾病,计算了各国相应的死亡率,得出一个“医疗覆盖与质量指数”(HAQ:Healthcare Access and Quality Index)。这些“小病”致死率越低的国家,这个HAQ 指数的数值越高,说明医疗服务覆盖率和水平也就越高。

2018年《柳叶刀》一篇论文研究显示,2016 年,在有数据的195 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排名47,而同期中国的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世界排名在80 名开外。如果把这195 个地区等分成10 档,中国整体处于第三档(紫色第一,蓝色第二,青绿色第三),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至于非洲,普遍在最后两档。什么中国医疗服务水平不如非洲云云,不是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还是世界上医疗服务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柳叶刀》2017 年一篇论文研究显示,1990 年的世界排名,我们当时属于全世界倒数第三档。

虽然我国HAQ 指数总体水平接近发达国家,但在我国内部,各地区医疗服务水平差别很大。在上述2018年的《柳叶刀》论文中,研究者也计算了我国分地区的HAQ 指数。北京属于世界第一档。辽宁、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以及台湾省,均属于世界第二档,跟美国绝大多数州不相上下。广大中部腹地属于第三档,而西部则更加落后。我国内部的地区化差异明显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

这个HAQ 指数不仅跟医疗服务相关,也跟很多其它指标相关。比如说年龄,任何一种病,年轻人得了致死,可能是医疗服务的问题,但老年人得了致死,可能就不是医疗服务的问题。所以上述指数在计算的时候,已经考虑了年龄结构。

收入和教育水平当然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研究者根据这些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全世界收入和教育水平跟中国相似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医疗服务水平是最好的。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依据这些收入和教育水平做一个模型,预测不同组别所能达到的医疗服务的最高水平。在中国的那个组别,中国就属于最高水平之一。

中国的医疗体系问题很大,有很多很多亟待改革的体制问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也要看到,我们已经走过的路,并不短。

本文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