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恐怕没人能够想到,当初那个与美国抗衡多年的庞大苏联几乎就在一夜之间倒塌解体了。对于苏联的解体,哪怕是在苏联内部亦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比如叶利钦绝对是属于欢喜一方,而像哈萨克斯坦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则属于忧愁一方。1991年,在苏联最后的13名委员投票解散苏联时,只有纳扎尔一人反对。纳曾在很多场合里徐徐而唱苏联《Песня о тревожной молодости》,但是曾经“年轻的小纳扎尔同志”,已经变成了苏联所剩无几的人才遗产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纳扎尔巴耶夫是苏联培养出来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在苏联解体之后的各国领导者中,他绝对算的上是一个能力出色之人,对比起乌克兰、格鲁吉亚政治家各种作死搞得国内乌烟瘴气,叶利钦瞎搞休克疗法下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的领导下,他以哈萨克微弱之国力,在中、美、俄之间纵横捭阖近三十年,且能保证哈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实属不易。

与在经济领域毫无经验的舒什科维奇、克拉夫丘克等人不同,来自工矿企业领导岗位的纳扎尔巴耶夫虽然一样走上了私有化道路,但明显更加谨慎务实。而且他明确反对将国有大型企业“直接出售给全体公民”,从而避免国家经济命脉落入寡头之手。他对引进外资持欢迎态度,利用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为哈萨克斯坦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迁都阿斯塔纳所带来的一系列大型基建工程也给哈萨克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而在国内民族、宗教问题上,纳扎尔巴耶夫要求哈萨克人同时掌握英语、俄语、哈萨克语,各类宗教节日的庆祝会纳扎尔巴耶夫都会出席,以此平衡不同宗教群体之间的关系。对外交往方面最能体现纳扎尔巴耶夫的政治智慧:他继续维持与俄罗斯的友好交往,并利用相同的宗教、民族背景来发展同中亚各国乃至伊斯兰国家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年苏联解体时,来自中亚各个加盟共和国的代表们,基本都反对苏联解体,而纳扎尔巴耶夫则是其中之一,这种不情愿除了情感因素外,与经济因素其实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在苏联的大家庭里,中亚加盟国享受的福利还是非常可观的,纳扎尔巴耶夫虽然对苏联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但毕竟也是一个实用主义者。纳扎尔巴耶夫实用主义的本色可以从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中得到体现:当年他受邀前往美国进行访问,布什总统问他与中国走这么近,为何不怕被中国吞并?他笑了一下回答说“这就是我到这儿的理由”。看到这儿,或许有些读者会觉得这个家伙是美国的爪牙,但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口头示好罢了,并不代表纳扎尔巴耶夫是倒向美国一方的。

国际形势变化多端,从来就不是黑白分明的,对于小国来说,想要处理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更是得慎之又慎。小国若是一着不慎,便可能遭到大国的报复,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比比皆是。比如在“一路带一路”上,哈萨克斯坦就是中国的强力支持者,纳扎尔巴耶夫本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谁说我们没有海洋,我们有两片海洋,一片叫中国,一片叫俄罗斯,只要打通陆路运输,他们就是我们最好的海洋。在一路带一路问题上,中哈两国的理念上是高度一致的。

那么这位杰出的哈萨克斯坦前总统是如何看待苏联解体的呢? 纳扎尔巴耶夫在自己写的书《站在二十一世纪的门槛上》中就透露了自己对于苏联解体的看法,总得来说他认为任何单方面的因,都不可能使存在于世70多年的苏联解体, 苏联的解体是多种因素的结果,比如民族问题冲突问题: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苏联的土地上有着多达10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民族占51%,并不能完全主导整个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由于苏联当局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选择用强硬手段解决民族问题,,结果导致了更严重的民族冲突,使得民族问题逐渐推向了死胡同。不过纳扎尔巴耶夫始终认为,苏联解体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一个人身上,那个人就是苏联最后的领导者——戈尔巴乔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纳扎尔巴耶夫看来,像苏联的民族问题、经济问题、干部培养、腐败等问题,并非是不可解决的,但是戈尔巴乔夫的一顿乱操作,却把本来可以慢慢解决的问题,一下子全部放在一起爆发了。纳扎尔巴耶夫在书中如此评论道:“戈尔巴乔夫过高地估计了西方政治家的真诚,特别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同僚—— 国家领导人的真诚”。另外戈尔巴乔夫对事关全苏的一些重大问题没有自己的观点,,也没有任何的全盘规划,经常听到不同的观点后,就进行朝夕令改,他周旋于各种派别之间,试图令不可并存的事物并存,甚至要把不可调和的反对派拉到自己一边,这种幼稚的政治操作,令他成为了左、右两派都抛弃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纳扎尔巴耶夫内心对于苏联是怎么样的态度,或许这些都已经不重要,因为在世人的心中,他是以杰出的哈萨克斯坦总统形象令人记住,而非前苏联的中央委员。2019年3月19日,纳扎尔巴耶夫对国民发表电视讲话时宣布自3月20日起辞去总统职务,自此结束了对哈萨克斯坦长达28年的领导。2019年4月28日,纳扎尔巴耶夫获颁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最高荣誉勋章“友谊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