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导演周晓文拍摄了电影《青春无悔》,而这部电影的编剧是当时风头正健的王朔。

王朔在这部电影里夹着尾巴做人,并没有显摆他的调侃与开涮的优势,影片里,还一本正经地让男主人公教导不想拆迁、意图索取高额搬迁费的女主角,应该以城市建设大局为重。

当时的王朔肯定认为:自己真能装。

这实际上是周晓文为自己的昔日情史量身定制的一部电影。

周晓文本是北京人,阴错阳差,分到了西安电影制片厂,在这里,他遭遇到了一桩奇异的恋情。

七十年代末,周晓文二十四五岁左右,在一次聚会上,他碰到了一个女子,一来二去,两个人发展成了恋人关系。

可是周晓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女子不久前的身份,还是一个刚刚结婚的新娘。

但这个新娘似乎对周晓文更情有独钟,与他如胶似漆。直到有一天,新娘的丈夫找上门来,怒斥周晓文插足他们的婚姻。

这个狗血情节,在今天我们看到,实在是了无新意,连令人多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如果情节到这里,不过是一起正常的婚内出轨事件。但是一个令人揭示出爱情残酷本质的结尾出现了。

数年后,周晓文再一次遇到了这个女子,女子身边牵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不用问,就可知道这小男孩是谁的孩子。女子让小男孩向周晓文打招呼,然后牵着小男孩,安然无恙地远走高飞了。

这一刻才是给周晓文震惊的刺激点。

那个女子当年虽是人妻,但与周晓文爱的却是如火如荼,但是仅仅隔了这么几年,两个人就已经形同陌路,而那个女子,早已为人母,只是孩子的父亲不是他自己。

周晓文大受刺激,原来爱情是如此不可靠,不长久,转眼之前,那个欲爱欲死的恋爱中人,冷漠如路人,只是她的爱依然存在,只是她的爱的目光中,只有她的孩子。

这就是爱的最残酷的真相。

周晓文如梦初醒,而这种对爱情的醍醐灌顶的认识,成为周晓文迫不及待要倾诉出来的心语。

他要把这一点对爱的认知,用电影的影像真实表现出来,以陈述注满自己的切肤之痛的生活发现,以警醒一知半解、痴迷于爱的世人。

这是周晓文拍电影的特点。许多人,都是将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作为自己情感沟回的显影与自传,周晓文也难逃此种习惯。日后,他还会在拍摄他的情史的电影《青春无悔》中接触到的女演员产生的新的情史,继续用另一部电影来展现。这就是《青春冲动》之后的《测谎器》。

周晓文请王朔来编剧的电影就是《青春无悔》。电影的故事原型,来自于魏人的一篇中篇小说,就是一个经历过战争的军人与一个女护士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线索,在那篇小说里占据的空间很小,但周晓文把它提拎出来,作为故事的引线,这很重要,因为周晓文要在电影结尾兜售出他感知的爱情残酷规律,必须借助于一个爱情故事来作为铺垫。

王朔称不上是言情高手,但他敷衍成篇的能力不容小觑,王朔笔下的爱情,有一点太油滑,往往通过三寸不烂之舌,就能打动女人的芳心。

这来自于王朔个人的情爱体验。《青春无悔》里,体现出王朔这样的特征,女护士无由地对推土机司机慧眼有加,但是,魏人小说里的伏笔,奠定了这起爱情成立的前提。所以,魏人也是这个电影的编剧之一。

原著小说里的战场上缔结的男女友谊,很轻易地在男女主人公之间生成出了爱情。

《青春无悔》里的爱情架构,与周晓文的爱情前史高度吻合,女主人公也有着一个成婚在即的男友,但女主一旦碰到男主之后,立刻芳心别恋,投入到与男主的炽烈恋情之中。

可以看出,电影运用的仍是通行的电影套路,就是他们之间有着宿命的前缘。战争中,他们生死相依,这是他们的爱情基础。也就是说,过去的熟知,往往在新的际遇里,触发出新的感情。

其规律如下:

战争中,一对过去的青梅竹马男女,会在重逢时恋情丛生。如南疆战事作品《西线轶事》《铁甲008》。

战争后,一对战争中同生共死的男女,会在重逢时情愫滋生。《青春无悔》就是这个类型,当时另一部由张晓敏导演的《大冲撞》也是此类。

这一切,都不是《青春无悔》的重点。《青春无悔》里真正的悲哀的地方,是影片的结尾。

周晓文对爱情的切身感受,化成了这个结尾的绝妙讽刺。

电影里,男主人公后来因患脑疾去世,死后,男主的前妻,相当于周晓文的视角,一日在街上行走,看见一个女子,与丈夫并肩而行,这个女子挺着一个大肚子,腹中有孕,是显而易见的,而他的丈夫,则在一边兴奋地忙乎着购买婴儿用品。

这一结尾是对爱情的挥戈一击。电影以大部分的篇幅,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的如痴如醉的爱情,但一旦男主去世,女主回到她原来的生活轨迹,与过去的男人重续前缘,生儿为母——这里要划重点,昔日男女主人公在一起的时候是欲仙欲死,色授魂与,而一旦时过境迁,男主离开之后,那女主重归了女性本色,将一腔挚爱,转化到下一代身上。

有错吗?其实周晓文在这里揭示出爱情不过是人类的一个过程,而不是人类情感的终结。这样的结尾,无疑拆开了爱情施予人类的幻觉,戳穿了爱情的真相。

《青春无悔》完美地实现了周晓文在自己情史中体验到的爱情残酷铁律。

只是周晓文在《青春无悔》里再一次故伎重演,与女主演石兰发展起了恋爱关系。

周晓文1991年拍摄《青春无悔》时37岁,而石兰当时24岁,两人年龄落差13岁。此时,周晓文已经结婚8年,有一个6岁的女儿,这个设置,基本是《青春无悔》里男主的现实生存状况,既然电影里石兰扮演的角色能爱上男主,那么,现实中,周晓文与石兰的爱情,也是顺理成章的。

之后,周晓文趁热打铁,让石兰在下一部电影《青春冲动》里扮演女主角。但是,正当周晓文以为这一份爱情可以天长地久的时候,石兰不辞而别,前往香港发展。周晓文接下来又拍了一部凝结着自己对爱情新感悟的电影《测谎器》,注意电影里的这个“谎”字,这可能是这一段时期周晓文最想搞清楚的事情,用一句歌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借我一双慧眼吧,把这个爱情谎言看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从这个意义上讲,《青春无悔》今天看来,电影里并没有多少王朔的资质,因为电影里的爱情关系,还不是王朔式电影依靠说功与调侃而推动爱情进程的惯用套路。这个电影的情感核心是周晓文的,提出了周晓文对爱情的悲观性的看法,影片里结尾加入的一幕,实在与真个电影里对爱情的炽烈表现手法如隔春夏,势同水火,实在有一些不伦不类,但却是这个电影的“眼”,体现着周晓文的独特之“思”。

如果按照《青春无悔》的结尾,重新设定《泰坦尼克号》电影的结局,那么电影将会这样呈现:劫后余生的露丝与丈夫相得甚欢,带着孩子,享尽荣华富贵,不知这样的安排,会不会让杰克前面与露丝的爆发性的爱情是否会让人感到一丝蒙尘与失色?

这也许是杰克的愿望,但电影里为什么没有这样展现?知道照顾一下前面的杰克的感受吗?至少在电影里看来,露丝的爱情制高点是在与杰克在一起的短瞬时间,如果露丝再来一次疯狂激情,将置杰克于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