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林东祥

壹:上世纪70年代,人民公社阶段,过年只能割几斤肉,年三十杀一只鸡,小孩子盼着新衣服穿,那时的年味最浓,社员一年365天至少有300天是在村里过的,劳动,休息,社交,恋爱结婚,生老病亡,乃至经济往来,是非恩怨,村里热闹,视野也狭小,大队有宣传队,草根文艺最接地气,宣传队的台柱子是大明星,初一开始,他们是最忙的人,每天都有演出,从本村到临村临乡,收获了村民最高的礼遇。宣传队的骨干是回乡知青,老师和社员中的文艺精英,故人才济济,同班男的名佳声(音),女的叫桂香(音),是船灯搭档的金童玉女(梢公梢婆),扮相、音质、表演都好,可惜40年过去,桂香几年前已经香消玉殒,佳声50多岁,没有被岁月的风霜摧垮,去年春节,村里恢复了文艺队,船灯已没有少年,而是满脸风霜的中老年人,吹拉弹唱的客家十班队里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岁月仿佛定格在40年前,以前一班人已经垂垂老矣,但现在仍然要他们撑起娱乐村民的台面,不得不说,如今社会和经济发展是以前不可比拟的,但乡村就像七八十岁老人支撑的乐班一样,虽然仍然有尊严地维持着,终究缺少青春的活力和梦想的驰骋。

贰:80年代初,我在地区读农校,那时刚分田,物质还不丰裕,回家时,觉得学校吃的是冰冻肉,家里的猪肉是新鲜的,这个不如家里,但城里商店里货物品种较多,我就买了些饼干和糖果回去让奶奶、父母和兄弟姐妹尝尝,家里糖果品种单调,质量也较差, 所以带了奶糖、咸味的饼干回家里,年前,父母亲可够忙的,一年中超过六成的收入是在腊月20到30的完成的,不但要出售蔬菜,还要收账清账,和准备一家子吃穿用度,年卄四寨背墟年墟,相当于北方的庙会吧,天还没亮,十乡百里的村民就赶来了,摩肩接踵,挤挤攘攘的,年墟货最全最热闹,杀猪的八头十头,一直摆到远离墟市的道路旁,各种糖果琳琅满目,最畅销的是兰花根、豆花糖和桔饼,就是整个桔子风干后外层裹上糖的,桔饼在70和80年代是乡村高档点心,平时舍不得买和吃,过年时切成薄片待客,新年走亲戚用红纸包好,每家一包算是很有面子了,70年代前期,我记得就是包一点黄糖就是走亲戚送礼的标配了。我们一家不停地从三里远家里挑一担担的甘蔗到墟市,种一亩的甘蔗地,而此天蔗价的好坏决定过年的丰歉,临溪的沙坝地,寒风凛冽中满坝的黑色的甘蔗盛为壮观,年年此时,我家卖了10多年的甘蔗,甘蔗是家庭过年的希望,也是我们兄妹新衣裳的来源,甘蔗也是当时乡民过年时甜蜜的代言,在没有水果的年代,甘蔗代替了水果的功能,既使对一年辛劳的犒劳,也是艰难岁月的甜蜜希望。

叁.上世纪88年春节,我家在武平,但村子离上杭城近,87年父亲在城里开店,当然那时干个体的很少,,一年也就不到一万元的赚头,但已经不错了,经营半年后,买了台16寸的黑白电视机,600元钱,过年时弟弟把电视机用自行车驮着带回老家去,新年初五又带回店里,10多户人就着黑白的银屏,春晚从头看到尾的,而且围着满满一屋子的族人,气氛很好,信号时强时弱,不时要到天线处摇一摇,转一下方位,看完晚会,就到了新年了,大伙也就开门,摆供品,放鞭炮,而后再睡一会儿,现在再也找不到浓酽的年味了,年味似乎像渗了过多水的客家米酒一样,越来越淡而无味了。

肆.上世纪90年代中期,骑新摩托车回家过年。

邓小平有两个了不起的功劳,一个是让十多亿中国人吃饱了饭,另外一个就是让农民不会捆绑在土地上,而能走出山乡打工赚钱了。在96年春节,我记得清清楚楚,我是临乡工作,以前都是骑着单车回家过年,在春节前我花了6200元买了辆嘉陵70的摩托车回家,那样心情特好,比以后买轿车还爽,当然不单是虚荣心,而且实实在在的觉得出行、下乡方便多了,这辆摩托当时花光了我所有的积蓄,而且岳母还支持了1000元,当时道路还不行,还是泥路,沙石路,泥泞,坎坷,故骑车要非常小心,但因为那是我平生最大的付出,故记得非常牢固。

伍.舌尖上的年味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年味最浓,可能是那时人们多数还在乡土中生活,饮食基本是各地的土产,乡土风味浓郁,还没有被商品化食品的同化。

那时,一到年廿就进入过年倒计时了,虽然客家人廿五才算“入年噶”,洗洗刷刷,准备食材,在南方稻作地区,大米是制作粄果的主力,没有米粉加工机械,就在祖辈传承下来的碓房中加工,一个自然村几十户人才有一个碓房,故要计划和挑灯夜战,不是家庭主力的小孩子和妇女就是加工米粉的主力军了,糯米粉,粳米粉有不同用途,到了年27或28,把米粉和红糖渗和,融入冷开水,团成圆球,称之糖枣,也称为煎粄,家乡的年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象征着新春节来临,那天,父亲在傍晚准备好油锅,烧旺大柴灶,一切就绪,犹如一种仪式,我们知道,煎粄子炸豆腐了,年也开启了大门,美好的过年时节来到了。

灶堂上通红的炉火,家里家外喷香的米板香和豆腐香,炸肉香,荡涤着一年的辛劳疲惫,也虔诚地享受一年中难得的食物丰盛心情愉快的时光,炸好一锅粄子糖枣后,香气氤氲,家人愉悦,我们多想咬一口喷香喷香的年粄呀,但且慢,奶奶用碗头盛上满满地一大碗,燃上一柱香,嘴上念念有词,先背向厅堂身仰高天,然后转过身子面向厅堂祖公神位,感恩天地,感恩祖宗,让他们先享用最好最香的美食,让他们先过年,也祈求先祖保佑全家平安,来年五谷丰登,吉祥顺利。而后,我们兄妹就可以享用一年在最美最好的食物了。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