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名人带货

名人带货”也就是名人宣传某一商品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屡见不鲜,我们时不时地可以在各类通讯工具中搜索或被推送到各类名人带货的信息,而在多数情况下名人带的也确实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消费需求。

万物皆可追本溯源,“名人带货”的现象也不例外。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名人打广告的事例便已被记录在史书当中。从萌芽到走向成熟,“名人带货”现象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本文便就古代的“名人带货”的一些事例稍作浅析。

古代“带货”的几种“李佳琦”类型

古代的名人同现在一样,也是有着各式各样的类型。根据才能的不同,不同的名人以不同的方式在百姓们的口口相传中积攒人气。据此笔者将古代进行过商业广告的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以帝王将相为代表的政治性名人

顾名思义,政治性名人就是古代的官员或者皇亲国戚了。我国古代长期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为了保证该政策能够有效实施,大多数政府都要求官员及皇族不得直接经商。因此,古代政治性名人参与商业活动的记录在历史上少而又少,但反过来说,一旦有政治名人参与了“带货”,起到的宣传效果反而更具爆炸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围观的众人见后立刻被激起了强烈的消费欲

“伯乐相马”的故事是目前我们所知的名人带货的最早事例了。据《战国策·燕二》记载:“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为了改变无人问津的现状,这位卖马人便找到担任国家养马官的伯乐,向他说道:“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听后便依从卖马人的建议来到了他的摊位所在处,按照他的要求在环绕看着骏马一圈后便离开了,围观的众人见后立刻被激起了强烈的消费欲,养马人抓住时机立刻抬价,仅仅一天过去,他的马价就翻了十倍。

在本事例中,养马人为了摆脱马匹卖不出去的困境便请了伯乐,而人们出于对伯乐在相马方面的权威性的信任,哪怕他仅仅只是绕着马匹看了一圈都足以引起人们的轰动。最后,商家也就是卖马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而广告代言人也就是伯乐仅仅举手之劳便赚得了大量的佣金,这即使放到今天也可以视作成功的案例。

2、以才子佳人为代表的社会性名人

在古代,以棋琴书画而闻名于世的才子佳人们同样也受到世人乃至后世的广泛追捧,他们的作品与潜力往往也极具商业价值。而在古代众多才子中,在百姓中名气最大的莫过于唐伯虎了。虽然他的名气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后世虚构的一些故事(如唐伯虎点秋香),但下面所写的唐寅“带货”事迹大致是可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伯虎急中生智卖扇子

据《吴中故实记》记载:“值某岁仲夏,一日欲独游西子湖,正行于道中,见一酒肆,酒兴遂发,乃入。把盏酣饮罢,欲结账,往囊中探银,不料竟空空如也。乃环顾,亦无熟识,与酒保道:‘某因走得匆忙,未带银两,暂赊,可否?’对曰:‘否!’”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唐伯虎急中生智,拿出自己作过画的扇子,开始在酒店里开始叫卖起来。

一开始的时候,酒店里根本没有人理他,甚至还遭到了一名富商的嘲讽。半响过后,一名落魄秀才来到了酒店中,看到扇子后,“拍案连连称妙,视寅良久,只见寅气宇轩昂,风流倜傥,仪表非常。曰:‘阁下莫非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耶?!’寅笑而未语,气静神闲”酒店众人听后大惊失色,纷纷前来围观,那富商也是如梦初醒,连忙许以千金购买此扇,唐伯虎不为所动,最后以五两银子卖给了秀才,付了酒钱后便飘然离去。

上述的事例充分地展示了唐寅是一个非常率真洒脱的人,当然那位不识货的富商最后愿意出千金购买他的作品,这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唐伯虎具有多么高的商业价值。

3、宗教名人

我国自古以来宗教繁多,由于古代科技落后,很多现在听来荒诞不经的宗教观念却在当时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与之相对应的,佛教、道教等宗教领袖在社会上也享有非常高的话语权,他们的一言一行往往会对他们的信徒们的消费观念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迫于生计和名气的僧人

《古今笔记精华录》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清雍乾年间,张真人(道教龙虎山正一派的张天师)过吴中,遘疾几殆,服(叶)天士方得苏,甚德之,而筹所以厚报。天士密语之曰:‘公果厚我,不必以财物相加,惟于某日某时过万年桥,稍一停舆,谓让桥下天医星过去。’真人许之,而是日是时,天士小舟适从桥下过去,城内外遂宣传天士为天医星矣。”

叶天士真的是天医星吗?当然不是,他一身精湛的医术自然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但迫于生计与名气的需要,他不得不给自己寻求一个宗教身份。事实证明叶天士做出了一个对个人前途而言无比正确的选择,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宗教名人可以对商业形成巨大的影响力。

古代名人带货的特点与问题

相比较现代的名人广告,古代名人虽然有类似和传承之处,但也有其独特的地方:

1、缺乏先进媒体的传播以及一些影响

这点想必很好理解,在没有电子设备进行信息传播的古代,“名人带货”的事迹更多地是通过百姓们口口相传来进行的,这就导致了古代名人广告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有着极大的局限性;除此以外,由于名人带货的信息是逐层传播(也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逐渐将信息传开),这就很容易导致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逐渐失真,进而造成名人或者商家本身无法控制的商业宣传效果

2、广告具有较高的真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名人

身为商人,获利自然商家们的第一追求,而为了利益放送名人虚假广告的厂商也早已屡见不鲜,从而成为今日广告界的一大诟点。

然而在古代,名人广告的真实性还是有较高的保证的,一来是因为古代人民的价值观较为朴素,诚实守信是我国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二来也是因为古代名人非常注重名节,没有保证的事情他们变得非常慎重,这就形成了我国古代带货事迹少,但带货效果极佳的现象。

当然,虚假广告现象在古代依然存在,上述内容中的信息失真导致的意外是其中一种情况;由于很多名人们只是一时兴起而选择了“带货”,而失去兴致他们便不再参与后面的事情,这就为古代商家们进行后续的虚假宣传留下了非常大的操作空间。

3、名人带货的商品与面对对象多样

在营销水平高度成熟的今天,为了起到更好的营销效果,商家们往往会要求“带货”的名人们与他们的产品之间有更好的适配性和专业性。虽然偶尔的一反常态的做法或许会受到奇效,但针对小孩、成人、老人等特定群体而选择特定名人进行带货往往既符合商家的要求,也符合观众们的心理预期。

但在古代,受限于时代条件限制,商家们若想通过名人“带货”的方式提高名气,所要优先考虑的是名人的名气而非专业性。因此,无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烧饼店铺,还是位于紫金之巅的高档酒楼,无论是否搭配,只要有很有名的人称赞或者留下字画手迹,那么这家店就具有了非常高的商业潜力。如前文所述,一位对字画半点不通的富商愿意出价千金购买扇子,可见在古代名气与声誉要比其它品质来得更加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利用名人的名气进行带货

4、名人广告中的喧宾夺主现象

无论名人代言的广告会以怎样的方式起到商业宣传的效果,商家们自然还是希望广告受众们将关注的重点转移至商品本身身上。然而,既然商家想借助名人们的名气提升产品价值,名人们自然而然也会随之在名气和利益上获益,因此名人广告难免会出现名人更具人气而产品销量并没有增加多少的这种让商家尴尬的情况,而这种商业问题在古代往往会更加突出。

在古代名人“带货”的事迹中,较为常见的带货方式便是在扇子等物品上面题上自己的字画,谢安、苏轼以及前文提及的唐伯虎等著名人物均有相关记载。诚然,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些名人们劳动所形成的价值自然是远超扇子等这些物品的,然而所有人关注的重心都在字画上,承载字画的扇子等物品本身质量是否过硬却被人们刻意忽略掉了。虽然商家们暂时性地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然而一旦离开名人的帮助,他们依旧会陷入产品难以销售的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见的带货方式便是在扇子等物品上面题上自己的字画

总结

综上所述,即使在商业发展缓慢的古代,名人带货这种商业行为也在实践中逐步走向成熟。这些数千年前流传下来商业智慧经过近现代的磨砺与外来经验的交流借鉴后,在今天呈现出高度专业化和科学化的特性,并为我国经济立足于世界之林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除了商业价值外,我国古代能够带货的名人们也往往具有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实力,名人带货的故事作为他们人生趣闻中的一部分,共同载入了我国的史册中,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次名人广告都能带来丰厚的利润,而每一次名人广告的故事往往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战国策》

2.《中国民间故事100篇》

3.《吴中故实记》

4.《古今笔记精华录》

5.《中国古代广告传播中的名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