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昭公十五年》言道:“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近年来,中国的人才不断外流,即使国家前景一片大好,他们仍无所留恋。实际上,在“学术无国界”的当代,实在不好判定谁是谁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打算,通过一套固有的标准去评判别人是极其片面的。然而,北大才女田晓菲的所作所为,却一直饱受诟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晓菲,1971年出生于哈尔滨,从小在天津长大,她的父母都是文字工作者,受过高等的文化教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十分重视。4岁时,她便在《天津日报》上发表了第一首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后来,她又先后出版了5本诗集,生活在天津的不少老作家都看到了她身上隐藏的天赋,纷纷写信给她,久而久之,田晓菲多了一批忘年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3岁时,正在读初中的田晓菲拿到了世界级儿童诗歌的奖项,引起了北京大学的注意。几个月之后,北大英美文学专业破格录取了她,13岁神童上北大的消息,一时之间占据了各大新闻版面。入学时,北大给田晓菲简单做了一下智商测试,结果发现,她的智商高达130,已经位列天才的范畴。于是,北大更加重视田晓菲的培养,并对她寄予了厚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大读书期间,田晓菲结识了另一个天才——15岁考入北大的海子,著名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便是他写的。海子十分欣赏田晓菲,他曾坦言道,如果田晓菲能坚持写诗,以后她必定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然而,海子却在不久之后卧轨自杀了,田晓菲得知这个消息后,曾一度放弃了诗歌,她不知道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业后,田晓菲去往美国继续深造,攻读文学方面的课程。1998年6月,田晓菲经过9年的努力后,终于获得了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生。然而,田晓菲却深深迷上了他的导师宇文所安,他认为宇文所安这种男人才是她一直苦寻而不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开始,他们二人只是普通的师生关系,并没有产生任何感情。可是当田晓菲毕业后,宇文所安却频频给她发电子邮件,讨论各种话题。久而久之,田晓菲发现宇文所安的文学素养的确不是一般水准,尤其是对中国诗词的研究,俨然到达了一个极深的境界。于是,敬佩之情发展成了爱情,在一次短暂的出游之后,宇文所安向她求了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田晓菲的国内亲友们都不是很理解她,认为她明明是一个既有才华、又有颜值的大姑娘,为何偏偏要找一个53岁的美国老头呢?找一个年轻小伙不香么?可是,田晓菲却谢绝了他们的好意,并在1999年与宇文所安结为夫妻。如今,田晓菲已经成为了哈佛大学副教授,她的丈夫宇文所安也孜孜不倦地研究唐诗,二人一起在为中国的古诗词文化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