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售楼部,最难卖的房子,除了18楼,一般就是底层和顶层了。

18楼难卖是因为文化原因,这跟根深蒂固的18层地狱的观念有关系,西方13楼难卖也是同理。

底层和顶层,在业内有个专业术语叫“顶天立地”,一般都是最后打折甩尾卖出去的。

具体来说,不同楼层的优劣势不一样,下面展开说说劣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层:

1.隐私:整个楼栋的人进进出出都可以看到你家的房间,对中国人来说是很不方便的,有的业主选择拉窗帘,有的会贴一些单面透的贴纸,不管怎样心里都不会很舒服;

2.潮湿:1楼都是紧贴地面的,而且上下水管道会从1楼经过,湿气相对其他楼层明显更加严重;一些人车分流的高端小区会配有地下车库,有了架空,1楼的潮湿问题会好一些。

3.噪音:一般来说,1楼的平面布局是不规则的,因为要兼顾入户大堂的功能,这样一来,所以整个单元的居民都会从你家旁边经过,大部分时候,这里是熊孩子高发区...另外,机动车的噪音也比其他楼层更明显。

4.采光:除非你家是别墅区,一般的高层住户的底层都会遇到采光问题。像还建房这些就不说了,领导只负责把房子盖出来,舒适度是完全不管的。如果是大开发商,在设计阶段会考虑楼栋分布和采光,但是低层也不要抱太大幻想,小区的树、配电房这些都比1层高,采光面和采光时间肯定是远远不如高楼层。

5.心情:一层住户最无力的就是楼上纷至沓来的垃圾了,烟头啦、果核啦、废纸啦,不要高估同胞素质,楼上挥手一时爽,楼下心情火葬场,亲身体验。

6.安全:这个大家都知道,1楼人员相对混杂,剪防盗网连个梯子都不用扛。不过这个跟小区的门禁设置、监控系统、物业管理有很大关系,生人进不来就相对好说。

7.蚊虫:草木招蚊虫,尤其在夏天,中国小区的树一般不超过9米,所以3层以下都会有这个困扰。1层除了要防会飞的,还要防会爬的,有小孩的家庭会非常头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层:2层跟一层有很多共性问题,如采光、蚊虫、噪音这些,不同在于:

1.视野:小区绿化一般都是灌木、乔木搭配种植,灌木较为低矮,所以1层还能看到一些风景,2层一般正处于乔木树冠的位置,树一旦长起来,视野反而不如。

2.污染:这是低楼层的通病,因为空气对流较差,机动车的尾气、空气悬浮颗粒都在低层。

3.安全:高压线一般就是2-3楼的高度,这点在买房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

4.噪音:一般在小区边缘的2楼,特别是楼栋临近马路的位置,噪音很明显,不要相信什么绿化隔音带,如果有高架,那不光是噪音,还有采光、灰尘等一系列心酸问题。

顶楼:

1.漏水: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印象中很少有顶楼不漏水的。

2.温差:夏天的时候,你会发现貌似空调不管用了。

3.健康:年轻人喜欢俯瞰天下的感觉,然而上了年纪的父母不会觉得,特别是高血压患者。

4.噪音:顶楼一般都有电梯设备,午夜梦回的时候,神经衰弱的人应该深有体会。

5.爬楼:停电或者电梯故障的时候,装修的时候,个中酸爽难与外人说。

6.消防:一旦有火灾、地震等意外,安全性是大大不如低楼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都在纠结18这个数字,我在这里解释一下。

1.数字忌讳

其实也是分情况的,比如小年轻就不太在意,上了年纪的可能就比较在意。有的地方比较在意,有的地方就不太在意。完全看个人情况。

整体而言,有钱人/上了年纪的人会更在意这些忌讳。

比如8这个数字,很多人觉得吉利抢着选,然而我不止一次发现当官的不愿意选,为什么呢?因为,七上八下啊哈哈哈哈哈哈

去年11月份,有个有钱的客户看上了15楼想买,说是查了书跟自己的姓氏合得来,但是不巧,这套房已经被另一个人先定了,客户认定了这套,看着没房就要走了,怎么办?金牌销冠出马,扯了一堆“靠山”“聚气”的鬼话,把客户唬的一愣一愣,然后顺利把楼上的18层卖给了他。

比忌讳更可怕的,是销售的那张嘴。

2.劣势≠无优势

1层、2层、顶层的劣势,不代表这些楼层就没有优势,也不代表其他楼层就绝对完美。

比如,低楼层的自然亲近感明显就比高楼层好,20多层以上,不管小区景观做的多么漂亮,那看起来也像是盆栽。

低楼层人住着明显会更踏实,父母晨练、没事串个门也容易走动,我去舅舅家的29楼,站在阳台上心里都发慌。

1楼如果配个小花园,没事侍弄花草、晒晒太阳、搓搓麻将也是挺美的,搬把椅子就是户外生活了。

中间的一些楼层,可能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你需要注意的是,高层建筑的设备层一般会有部分布置在中间楼层,这个相比地下室的设备可能噪音没那么大,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噪音。

总而言之,没有完美的楼层,只有相对的合适。

我感觉楼层这个事,首先要看通风采光、功能布局、动线设计、梯户比这些,其次对外要看看小区的垃圾站在哪里,附近有没有大烟囱、加油站、污染厂房这些,这些才是真正关乎你居住舒适度的要素,其他倒是应该放在其次。

当然最最重要,是你有多少预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顶楼漏水问题

顶楼漏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地产商彼此心照不宣的问题。

为什么顶楼漏水这么普遍呢?这跟顶楼的楼层建筑工艺有关。

顶楼因为位置关键,所以会做很多层,跟防水关系特别大的两层就是:底层的结构层、表面的沥青卷材层。

(1)底层结构层,就是混凝土现浇楼板这一层,一般而言需要到25cm以上才能实现防水功能,但是大部分开发商都是12cm。

为什么不做厚一点呢?因为国标厚度要求是≥12cm。个别有良知的开发商会稍微加厚一些,但是能做到25cm的,恕我见识浅陋是从没听过。

12cm是可以保证几年内是不漏的,几年后我房子都卖完了,何必操那份心呢?何况做了客户也看不到,又多出来这么多成本和工期,他们又不傻。

(2)最上面的沥青卷材层,是开发商自己也知道结构层不顶事,自己加上去的。卷材本身防水很666,问题出在尺寸和工艺。

在顶层大面积铺设的时候,难免会有拼接的情况出现,一旦拼接处没有处理好产生缝隙的话(遇到不专业的施工队尤为致命),那水就很容易从缝隙中渗下去。

另外还有一点,再好的防水材料都会老化的(好像是20年?这个数据我不记得了),这是客观规律,人力无法抗衡。

那一般的购房者要怎么办呢?首先要选个靠谱的开发商,材料会用的实一些,尽量不选顶楼吧,如果没得选,尽量选坡面屋顶的,这样水不会积存很久,使用年限会更久一些。

已经买了顶层的怎么整?自己可以5年左右做一次防水,也不是特别贵。

顶楼建议尽量不要种花种草,根须的穿透力很强,另外浇的水都在楼顶上持续泡着。如果非要种,建议搞个悬空的架子,做好密封,不要伤害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