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一名黑人男子遭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身亡,美国民间发动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全国性抗议示威活动,示威者们一度包围了总统所在的白宫,引发一片混乱。据悉,当抗议示威者们聚集在华盛顿市中心时,美总统被带入白宫的“地下城堡”躲避,停留了约一小时的时间。与普通的地下室不同,白宫的地下掩体与美国其他的战时掩体一样,都有着抗核打击的能力,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这些“末日掩体”的奥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时,美国媒体曾揭秘了白宫地下掩体的部分信息,称该掩体于2010年前后完工,前后耗资约4亿美金,地下至少有五层结构,并与美国其他三处地下掩体相连,人员可以乘车从地下转移至其他地区。

一般来说,在建造核战争背景下的“末日掩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选址问题。相比起其他地方,白宫的地下掩体其实更像是一个“中转站”,一旦核战争或其他灾难爆发,总统及其政府团队并不会在白宫的地下呆多久,而是会迅速转移,毕竟华盛顿是一个“过分招摇”的地方。

在打造“末日掩体”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选址,绝不能建在大城市、交通大动脉、大型军港、发电厂和工业生产基地附近,因为这些地方基本都是敌方首要打击目标,把掩体建在这附近纯属找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常,供总统等高级政要隐蔽的“末日掩体”会建在山区或旅游区的高地,这样能够预防水灾或暴雨造成的进水和积水。但过分陡峭的山地也不行,因为这种地带通常有较高的地震概率,且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也将是个大麻烦。最好的地势是有一定起伏的丘陵或矮山,既能有足够的内部掘进空间,又不会受太多自然灾害影响。

第二,结构与材料。美国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解密了夏延山基地。该基地于1958年建成,曾是全球防备最森严且最精良的地下洞穴军事掩体,负责北美领空防卫。值得注意的是,这座基地位于夏延山这座花岗岩山体下方约600米处,有着极佳的抗毁性,据悉可承受一枚1000万吨当量核弹的直接命中,光是钢制的大门就有40吨重,相当于一辆俄制T-72主战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建造夏延山基地时,美军工程部队大量使用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其中多个重要设施还用钢筋混凝土板制成了类似“间隔装甲”的结构。不难看出,在上世纪50年代时,美国人就提前考虑到了未来专用钻地弹头的诞生可能,并采取了应对手段。

同时,该地下基地内所有的通道都采取“双保险制”,即一条是常用的常规通道,另一条是能抵达同一目的地的备用通道,为的就是防止其中一条通道因某些原因塌方或被堵塞后,出现人员无法转移的现象。另外,备用通道在平时也被用作通气道,维持地下空气流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就连人员在地下宿舍内使用的上下床与复合柜,都选用粗钢管焊接而成,这些钢管能在地下出现垮塌时支撑顶部结构,为人员提供一定的活动与救生空间。看过地震救援场景的人都知道,往往10公分的缝隙,就能成为一个人活下去和被就出来的机会。

第三,空气和水。在第一点中,我们提到不应将“末日掩体”建在城市或其他较为发达的地区与设施附近,因为这些地方容易成为敌方的首批打击目标,这只是原因之一。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地区与设施通常有密集的建筑物,一旦建筑物遭打击而崩塌,巨量的粉尘和烟雾可能进入掩体通风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粉尘和烟雾重则堵塞通风系统,破坏地下空气流通,轻则对人体肺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千万不能小看它们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所以说,美国公开的数座“末日掩体”基本几百米内都没有什么高大的建筑物。

最后再来说说水。水的作用有两种,即日常的饮用、洗涤,以及为掩体提供电力。以夏延山基地为例,其最深处位于地下600米,掩体内除了有多座竖井用于储水,还与单独的地下水井相连,即便与外界断绝了联系,依赖地下水也能继续支持下去。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抽水时要用到水泵,水泵需要连通电力才能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夏延山基地内部有多座独立的发电机,平时以柴油为燃料进行发电。但一旦核战争爆发,掩体与外界失去联系,通常意味着获取燃料的来源也就断了,靠掩体内储存的化石燃料根本不可能长期坚持。因此,该基地的发电机也可切换至水轮发电,依靠地下水的流动来产生电力,维持掩体内照明与其它系统的运转。

综上看来,真正的“末日掩体”建造起来极为复杂,成本也颇为高昂。至于白宫的地下掩体,其只是个简易通道而已,一旦真的出事,美总统或从该掩体迅速转移至其他更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