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美国旧金山来了一大批淘金者。那时,这里已经是一个很热闹的地方,只见到处是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这些人大都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一副疲于奔命的样子。他们尽管种族不同、语言各异,但是满脑子里都在做着一个共同的美梦:淘金发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美国西部发现了金矿,便掀起了“淘金热”,世界各地希望“一夜暴富”的人都向这里涌来。

在这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有一个叫李威·施特劳斯的年轻人,他是德国的犹太人,抛弃了自己厌倦的家族世袭式的文职工作,跟着两位哥哥远渡重洋也赶到了美国来“发财”。

就像今天贵州、四川等地的农民去广州、上海、北京等地打工一样,现实并非李威想象的那样:这里淘金的人多如牛毛,淘金不是一件好做的事情!

他是一个比较实在的人,心里盘算,做生意或许比淘金更容易赚钱。这样他就开了一间卖日用品的小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德国来到美国,一切都是新的——既新鲜,又是那样的生疏。要开好这个小店,他得向当地的美国商人学习做生意的窍门,学习他们的语言。犹太人做生意天赋极高,他们自从被赶出家园之后,在世界各地流浪很多年,就是靠他们高超的经商头脑,才在世界各地生存下来。因此,他们的基因早就有做生意的长处,李威也不例外。

没过多久,他就成为一个地道的小商贩了。

一次,有位来小店的淘金工人对李威说:“你的帆布很适合我们用。如果你用帆布做成裤子,更适合我们淘金工人用。我们现在穿的工装裤都是棉布做的,很快就磨破了。用帆布做成裤子一定很结实,又耐磨,又耐穿……”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句话就把李威点醒了,他连忙取出一块帆布,领着这位淘金工人来到了裁缝店,让裁缝用帆布为这个工人赶制了一条短裤——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条帆布工装裤

就是这种工装裤后来演变成一种世界性的服装——李威牛仔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位矿工拿着帆布短裤高高兴兴地走了。

李威已经考虑成熟了:立即改做工装裤!

成功人士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紧紧抓住很多偶然的东西,做出惊人的成就。

李威就是这样:帆布短裤一生产出来,就受到那些淘金工人的热烈欢迎!

这种裤子的特点是结实、耐磨、穿着舒适……

大量的订货单如雪片似的飞来,李威一举成名。

1853年,李威成立了“李威帆布工装裤公司”,大批量生产帆布工装裤,专以淘金者和牛仔为销售对象。

顾客的要求就像上帝的旨意,否则,就会在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市场中失去优势,甚至一败涂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威对此是心知肚明的。从帆布工装裤上市的第一天起,他就没有停止过对自己产品进行改造的思考,哪怕是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他还是不断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产生更新的创意。

他亲自到淘金现场,细心观察矿工的生活和工作特点,想方设法使自己的产品更能满足顾客的需求。为了让矿工免受蚊叮虫咬,他将短裤改为长裤;为了便于矿工把样品矿石放进裤袋时不会裂开,他将原来的线缝改为用金属扣钉牢;为了让矿工们更方便装东西,他又在裤子的不同部位多加几个口袋等。

通过这些不断的改进和提高,李威的裤子越来越得到矿工的欢迎,生意更加兴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李威发现,法国生产的哔叽布与帆布同等耐磨,但是比帆布柔软多了,并且更美观大方,于是决定用这种新式面料替代帆布。不久,他又将这种裤子改缝得较紧身些,使人穿上显得挺拔洒脱:这一系列的改进,使矿工们更加欢迎。经过不断地改进,牛仔裤的特有式样形成了,“李威裤”的称呼也渐渐改为“牛仔裤”这个独具魅力的名称。

李威本是众多淘金者中的一员,但他看到淘金的人太多,如此激烈的竞争,成功者肯定是少数,不如在这些人身上打主意赚点钱。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才使他在淘金的人流中退了出来,另辟了一条致富的途径,李威可谓是做人做事方面的高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好一件事的方法很多,关键是你能不能想到,这就需要你不要把眼光老是盯在一种方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