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农村,但是有一位老农民却不走寻常路。儿子念完大学后,一直撺掇儿子返乡。儿子不同意,他就想办法让他回来。

老姚是和猕猴桃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地道果农,也算是农业方面的土专家。儿子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做儿子的思想工作,希望孩子能返回农村,一起创业。反倒是念了大学的儿子,不愿意回到农村,他认为:好不容易才考上的大学,走出了农村,怎么能不在大城市闯一闯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姚并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子女身上,而是把自己的合作社更名为儿子的名字。合作社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在无形当中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平时对猕猴桃不太感兴趣的姚力,不知为何,在那之后,每当他从城里回到家里时,听到别人讨论猕猴桃,自己都会竖起耳朵听一听。

终于在几年后的一天,儿子听到老姚和别人聊天时谈到:猕猴桃的效益只能跟行情而定,自己完全被动。这种情况勾起了他的斗志,并忍不住地插话道:“咱县种桃也30多年了,这种状况就没改变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爷俩就此事辩论起来,见过世面的小姚觉得新西兰的猕猴桃好卖,而本土的猕猴桃却不及1/10。老姚借题发挥给儿子好好上了一课,别看猕猴桃小,但是学问可大着呢。这种浆果类水果非常容易腐败,不便于保存,没有足够成熟的猕猴桃,口感又不好,所以如何得到市场青睐,技术方面成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经过了这次动员,儿子终于被老姚说服,决定返乡创业,父子俩一起干。

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想要打破传统农业的弊端,必须要改变思想和格局,小姚为此做出了不少努力。

首先,“照照镜子”自我分析

小姚决定回家创业之后,并没有撸起袖子直接干,而是先对猕猴桃产业做了一系列的分析,他发现传统的猕猴桃销售方式就是果农种,果商收。生产端和销售端并不通气,所以其中的风险就难以把控。只是一味的埋头苦干,只知道种桃子,为了减少产品滞销,在种好桃子的前,还要抬头看一看市场。

其次,走出去,充分了解市场

分析完自身的原因后,小姚决定到外面去逛一逛,考察一下市场。他亲自走进了各个零售店,考察顾客们的喜好,然后又走进了水果批发市场,了解了果商们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调研,他发现,其实猕猴桃熟得正好才好吃,可是超市和水果摊的猕猴桃,摆在货架上,经常被顾客捏来捏去,不但品相不好,价格也跟不上去,于是他把目光瞄向高端市场。

再次,按单生产,解决滞销问题

姚力在学校里学的知识不能白学,此时正有用武之地。发展订单农业,先跟客户谈好需求量,然后再和农户生产符合标准的果品。这样不仅品质有保障,价格稳定,而且销售渠道还可靠。根据订单农业的发展,当年30亩地,产的九万斤猕猴桃,轻松的就卖出去了。

最后,依靠科技的力量

小姚对传统猕猴桃和新西兰的金果猕猴桃做了仔细对比,发现人家的猕猴桃是即食水果,不用催熟,剥开就能吃,一颗猕猴桃的价格能顶普通猕猴桃一斤了。我们的猕猴桃主要是储存方面出现问题,所以严重影响了口感,针对这一方面,小姚下了大功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开展了新技术研发,力图改善猕猴桃的食用品质。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真的研究出了“动态大帐气调储藏保鲜技术”,猕猴桃在成熟至衰老的过程中,对气体成分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动态控制,有效的延缓了果实代谢,从而保持果实新鲜不腐烂。

去年已经试验了30万斤,通过试验得到的核心数据,今年人家已经打算申请专利了。通过这项专利技术,猕猴桃事业华丽转身,从传统农业变为科技大咖。

不仅如此,姚力利用自己的优势提升管理效率,在他的倡导下,合作社还引进了AI技术,实现云管理,有了这些技术,果农的收益更加有了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他们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农业,要想改变就需要新鲜血液,新的思想。希望越来越多年轻有为的人,能够投身于农业活动,这样我们的大农业定会越来越好。

你还有哪些好的创业案例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