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农村趣事,交流农业知识,做幸福农民!欢迎关注家乡守村人

很多人都想在农村有所作为,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如果方法不多,即使再挨累也没用,如果方法对,条件满足,寻常小事也能发展壮大。比如在吉林有3000多个精准扶贫户摘帽,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稀奇的项目,只用小小的鸡雏就搞定了,只要满足这些条件,项目就不是问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得有人才

这些贫困户之所以能用小小的鸡雏走出贫困,都得益于一个人才。他叫刘臣,是吉林省农科院的研员。2015年他主持的吉林芦花鸡选育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除此之外,他还主持制定了《集锦芦花禽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和《吉林芦花鸡疫病防治技术规程》这两个地方标准。目前对吉林芦花鸡的推广已经超过了六万只,养殖户平均增收超过3000元,带领无数人走出贫困。

二、得有资源

这些人致富的资源靠的不是别人投资,而是物种资源保护。这些人养的鸡雏都是吉林本地鸡,或经过吉林本地鸡改良后的鸡雏。这让很多人不理解,吉林人养吉林本地鸡,这再正常不过,为什么要成为他们的资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外来鸡的物种对本地家禽形成巨大冲击,导致本地鸡物种濒临灭绝,而外地来的物种虽然短期效益好,但很难长久维系,毕竟水土不服,时间长了一系列问题都会出现。为了搜集整理吉林芦花鸡,吉林黑鸡和吉林黄鸡这三个濒危家禽,刘臣和村支书,村民们一起努力收集了15600枚本地鸡蛋,经过了几年的努力,才逐渐建立了保种群,这个保种群就成了人们致富的不可或缺的资源。

三、得有技术

对于很多门外汉来说,刚刚接触养鸡行业,让他们摸不着头脑,从育雏、鸡舍准备、饲料准备再到免疫,这一系列的生产,如果没有技术作为依托,是很难办到的。为了解决这些技术上的难题,刘臣总是亲手把饲养手册送到农户手里,并且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养鸡,应该注意些哪些问题?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守在12316服务热线旁,以便能够随时接听农户们的求助。据说这个热线电话通话最长的一次将近一个半小时,有了这样耐心的热线服务站,相信即使是门外汉,也能把鸡养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得与时俱进,跟住科技的进步

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模式埋头苦干,只知道关起门来搞自己的养殖是不行的,在搞好养殖的前提下,还要记得抬头看看市场。传统销售模式虽然不能完全替代,但是需要添加新的元素,刘臣组织人员让养鸡行业与电商挂钩,而且还把传统的其产品进行了包装,做成可以在节假日用的礼盒。

、不怕苦,不怕累

别的不说,就说刘臣,为了能够让养禽技术得到推广,他挨家挨户的进行走访,讲解相关知识,从他的办公地点到扶持的村落之间,每年都要往返100多趟,算起来一年得有15000多公里。而且有一些路段非常泥泞,不好走,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竟然养成了在车里备雨靴的习惯,路不好走,不怕,拿出雨靴,穿上继续走。只要能够达到目的,这些细节他并不在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农户而言也是一样,比如有一个合作社,养了5000只吉林黑鸡,但是陆续发病死亡,在专家的指导下,他们赶紧给这些鸡雏注射疫苗,因为疫情突然,他们必须抓紧时间,当所有的鸡都打完疫苗后,已经是半夜12点以后了,别人都睡觉的时候,他们忙的满头大汗,所以,任何人的成功度不是偶然。

这项技术已经得到推广,很多贫困户从中得到了实惠,刘臣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如果每户养600只芦花鸡,每一只按80元售卖,除去费用之后,还剩20000多元。农村想致富,其实并不难,只要满足上面这五点,大部分项目都能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