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分红激励法”就是常说的“身股”激励,也称为“虚拟股份激励法”,是公司激励职业经理人的一种常用方法。所谓在职分红,就是指在职的时候可以分红,不在职了就没有分红。这种股份是没有经过工商局注册的,它只有分红权,没有投票权、决策权、转让权和继承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职分红”是企业用得最广泛的激励方法。假设企业今年的利润目标设定为1378万元,那么“在职分红激励法”针对的则是1378万元以内的部分怎么分配。

定时间

所谓定时间,即使用“在职分红激励法”做股权激励,应明确什么时间导入、什么时间截止、什么时间进行考核。比如,开始时间定为2013年1月1日;激励周期定为1年,即于2013年12月31日截止;考核时间为2014年1月15日前。

开始时间可以灵活调整,激励周期一般为一年,考核时间一般为激励周期结束后的一个月内。在设定机制的时候,词句的设置有时候也会影响员工的心态,因此我们建议把“考核”二字换为“评估”二字,称为“评估时间”。“评估”听起来较柔和,比“考核”让人感觉更舒服并易接受,因为谁都不希望被别人考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定数量

使用“在职分红激励法”进行定数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第一步:将公司股本虚拟为一定数量的股份。这个数量可以为1000万股,也可以为1亿股或者100万股,但我个人建议,最好不要低于100万股。因为原理和结果虽然是一样的,但是被激励者的心理感受却完全不一样。比如,公司的注册资金为100万元,公司李总裁的股份若要为5万元,可以把100万元虚拟为100股,然后按照约定给予李总裁5股在职分红激励;当然,也可以把它虚拟为100万股,然后给予李总裁5万股的在职分红激励。但实际上,100股中的5股,跟100万股中的5万股,虽然最终李总裁的股份都是5万元,原理也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李总裁的心理感受肯定不一样。

第二步,将净资产作价为一股1元。由于企业资产的估值涉及无形资产的概念,为了方便讲述在职分红激励法,这里就不涉及无形资产、品牌资产,只算净资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设公司的净资产虚拟为1000万股,这1000万股等于公司的全部股份即100%,不管这100%的股份是价值1亿元、10亿元还是1000万元。然后,增发100万股、200万股或者300万股等进行在职分红激励,此处假定增发200万股,可以有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增发。

第一种方式:如果增发的这200万股,高管们都能拿到,那么1000万股÷1200万股×每股x元,得到增发价格。

第二种方式:把公司利润的百分之多少用于激励管理团队。比如今年的利润完成了1000万元,会把1000万元中的30%拿出来用于管理团队分红股,一共是2个干股,也就是说对于这300万元,注册股东是不参与分配的。管理团队分红是按照股数,假设公司一共对管理团队增发200万股,现在是10个高管分这200万股,如果高管的数量增加,就给每个人增加股份,比如多一个人加30万股。管理团队的人数越多,分红的股数也越多,但公司分红的总额度是30%。假设30%的股份对应的利润是1000万元,那么200万股分每股5元钱,跟500万股每股2元钱,是一样的概念,所以人数的增减对于在职分红没有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种方式:虽然利润一共是1000万元,但一般公司并不会把这一年的利润全部分掉,而是留下一些作为公司的发展基金。比如预先设定好,去掉超额利润之后,把全部利润的百分之多少预留为企业发展基金,剩下的用于注册股东和管理团队的分红,注册股东和管理团队同股同权,分红总股数是1200万股。

需要说明一点:在职股是针对职位而设立的股份,只针对职位,可以参与分红,但是没有继承权,也没有投票权,员工一旦离开这个岗位,这个在职股权也就随之丧失了。

定条件

怎样才能拿到股权激励?被激励对象要想获取股份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里有一个“六星标准”——思想意识、绩效目标、行为表现、道德表率、学习成长、人才培育。建议按照“六星标准”来考核,达到考核标准,才能得到股份。

注意,“六星标准”只是举例说明,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要使用“六星标准”,“三星标准”或者“九星标准”也可以。笔者个人建议,一般情况下考核指标不要超过五个,关键指标三个也可以——尽量不要低于三个,但也不要超过五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定价格

虚股要不要花钱购买?不需要。但是想要花钱购买,怎么个买法?现在是在职分红,而且在职分红是按照532原则分三年支付的。被激励对象有没有可能离开公司?一种是自己主动提出要离职的,一种是公司要他离职。如果股权激励没有退出机制就很可怕,好比人只能把食物吃进肚子里却不能排泄,很快就死掉了。一个企业的股东,如果只能进不能出,企业一样也会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