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数字货币日常交易中经常会看到别人说到“插针”这个字眼,那么到底什么情况属于“插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简单来讲“插针”就是数字货币的价格在某一个瞬间突然拉高,然后又迅速回落到原来的位置,可能持续时间不过几秒钟,在K线上留下一根很长的向上或者向下的影线,就像一根针。这种情况就是常说的“插针”。

一般来说插针这种情况对于现货来说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因为插针导致的价格变动是一瞬间的,如果靠人来操作的话是没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跟上的,而且也不会影响到行情报价,而且这属于交易所的场内价格变动,其他交易所同时间内不会出现插针的情况。当然,如果事先挂了极高的价格或极低价格的单子,有可能在出现插针时以不可思议的价格卖币或买币,不过概率和买彩票中大奖差不多。

但是对于合约杠杆账户来说,因为他们都是有仓位的,所以一旦价格发生急剧变化的话 就可能触发强制平仓机制。而很多交易所使用自己的“场内成交价”作为衡量仓位风险的依据。所以一旦出现插针,用户就会被强平爆仓,造成严重的损失。

其实出现“插针”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交易所的交易深度不够从而导致插针,还有可能是交易所的交易机制不够完善。甚至也有可能是人为的对价格进行操控。所以很多合约交易者对“插针”深恶痛绝,一听到插针就非常激动,因为他们往往认为插针的原因是交易所在恶意操控价格牟取利益。

综上可见,交易所应该去努力避免插针出现的,我们也经常看到某些交易所在对外宣传时说自己安全性很高,通过某些技术手段或者机制设计,可以避免插针的出现。

那么应该如何避免出现插针的情况呢?目前来看的话,在合约交易中解决插针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外部的指数价格,简单的说就是判断仓位风险的价格,并不是根据自家交易所的场内价格,而是选取全球若干家具有公信力的大型交易所的价格,通过加权平均得来的指数价格,并且还应该设有一些容错机制,比如某一家交易所价格出现异常(比如出现插针),可以将其自动剔除。这样一来,在进行合约交易时,即便交易所场内价格出现了插针,也不会触发强制平仓,造成投资者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