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大家谈》栏目

我们从事绘画并不是为画画而画画,最终成个画匠,这在艺术上是没有前途的。必须要以民族、国家的前途和民族文化的长存不衰为前提,从事绘画艺术才有意义。认识这一点很重要。要以保护、继承和创造、发扬民族文化为最终目的,要时刻想着民族文化在当今世界的境况,这样的画家在艺术上才有前途。

美术大家谈》第7期:冯德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德祥先生,1953年生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文化旅游部中国文化研究会会员,北京中国书画协会会员。

冯德祥先生,年轻时就酷爱文学创作,并发表过很多文学作品,而且涉猎颇广,对中国画、西洋画、文学创作、美学方面理论研究均有一定造诣,尤其书法及绘画功底扎实,能够表现多种语境与题材。受过书协秘书长及欧阳中石老师指教。绘画受过大写意画家陈硕石,刘冠廷,白石先生后人及孙菊生和山水画家周元亮等多位大师的指教。后因工作关系放笔三十年,近年来退休又重新拾笔,坚持“取法传统,外师造化”的创作理念,经过长期艺术实践,提出了“真性情、善表意、美与共”三位一体的做人为艺主张。

浅论~中国国画中的写与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意首先是在精神意义上的一种思考,体现了中国画的核心价值。《庄子·天道》中讲到意与言的关系时指出“语之所贵者意也”。王维《山水论》也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郭熙《林泉高致》中评“四时不同”后指出:“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景象正矣。”“景象之正”的取得,在于景之正大,象之正气。山水为大物,取其势,取其质,归结于写其意的品质而已。中国画关于“意”的讨论非常丰富而完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绘画的理论层面,写意作为中国画艺术的通观要义,是建立在表现内容与形式语言之上的品质指向。从创作实践的层面,就中国画发展的现状而论,刷新写意这一质的实际作用,在于能够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做出较为合理的判断,而判断的权威和信心来源于中国画的发展历史。传承与变革的路径选择,应该是韩愈所推崇的“师其意”。在学术层面,对写意质的把握和理解,不但要在“意”上致广大,而且应该在“写”上更精微,这样才有品味的厚度和典范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意质首先是在精神意义上的一种思考,体现了中国画的核心价值。《庄子·天道》中讲到意与言的关系时指出“语之所贵者意也”。王维《山水论》也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郭熙《林泉高致》中评“四时不同”后指出:“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景象正矣。”“景象之正”的取得,在于景之正大,象之正气。山水为大物,取其势,取其质,归结于写其意的质而已。中国画关于“意”的讨论非常丰富而完整。

在绘画的理论层面,写意作为中国画艺术的通观要义,是建立在表现内容与形式语言之上的品质指向。从创作实践的层面,就中国画发展的现状而论,刷新写意这一质的实际作用,在于能够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做出较为合理的判断,而判断的权威和信心来源于中国画的发展历史。传承与变革的路径选择,应该是韩愈所推崇的“师其意”。在学术层面,对写意质的把握和理解,不但要在“意”上致广大,而且应该在“写”上更精微,这样才有品味的厚度和典范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意质从笔墨的角度来看,历代经典在形式语言方面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特别是表情达意中的笔墨语言本身就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含义。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都非常重视自身的形式特点,也就是写意中的笔墨表现。而这一表现最有价值的东西都是来自于对状物写意的品质追求,如内容上偏爱梅、兰、竹、菊的形象定义,如用笔讲究“如锥画沙”、“屋漏痕”、“折叉股”的品质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画的体系中,笔墨应该具有唯一性,写意与笔墨是不能分离的。写意的形式不但有着与之相对应的笔墨语言,而且二者的内涵具有内容和形式上的一致性。所以,在当代中国画创作实践中,写意品质的主张仍然是必须的前提,笔墨的运用仍然是必然的手段。讲质重笔墨,是中国画发展中非常值得尊重和敬仰的价值观,廓清了中国画创作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质有高下之分,气象有大小之局,情趣有雅俗之别,赏识有深浅之辨。这些理论的关键之处,是从“写形”到“写心”。写意为手段,品质为指向,境界为追求,最终是“心画”的目标。所以,应该重视写意品质的塑造,这是当代中国画创作中必须看到的关键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阳修所言“画意不画形”,写形在于写意,写意在于畅神。畅神其实是需要创造的,这是中国画特别重视的质意志。而这一诉求特别在乎形与意之间的笔墨传达,无笔也就无所谓意,无形也不在乎笔,写其意是“写形”的主观提炼和笔墨概括。如同形象的处理和变体,是通过自然之形与写意之形的裁剪和取舍。因此,讲究“形”之意象是不言而喻的。写形的情趣决定了“意”的品质,同样,笔墨的风格也决定了“意”的质。写形离不开笔墨,笔墨和写形的关系处理是“形神兼备”的自觉意识。当然,能做到写意中的形神兼备是很困难的,因为写形的本身就面临很多问题,若再加上笔墨功力的欠缺,就更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意的表现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努力,这可能更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画写意的品质特征。所以,行笔落墨的写意过程是“内省”的需求,形意之间是一种独自的心语历程,是在这一私有空间中的漫步。因此,“意”既可大而论之为“质”,也可细而品之为“笔墨”。无论是理想中的质指引,还是现实中的笔墨导读,似乎都是从个体风格的语言经历到集体趋势的语境显现,进而转为一种公共空间的关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意”的品评是外向的,是彼此间互动交流的,应该是“外秀”的讨论范围。正因如此,“意”在中国画的品评中,既有内容品位的限定又有语言品质的规范。《周易》中的“立象以尽意”,是为大者;庄子“语之所贵者意也”,小中见大者,二者品格中的精神指向都一致是“写”与“意”的相辅相成。由此可见,从“意在笔先”到“画尽意在”,如同杜甫名句“意匠惨淡经营中”,因为“经营”的功力也许更多的是为“品”而准备。写意从认识层面的心智把握上升为品格层次的充分展开,品格的判断和界定就极为重要,最终归结于“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